秋風颯颯,天高雲淡

    曹衛國騎著自行車,馱著梁拉娣。

    路上顛簸不平,還吃了不少沙塵。

    這年頭的道路,實在是沒法說。

    曹衛國忽然問:“梁姐,你這請假扣不扣錢?”

    梁拉娣歎氣道:“我請的病假扣不了多少,而且我也正打算回趟娘家。”

    回娘家做什麽?

    借糧唄!

    按照京城的糧食定額標準。

    成年女工人每個月的定量是三十斤。

    小孩子則是按年齡來規定的,剛出生的孩子每月是五斤半。

    孩子每增長一兩歲就增加二到三斤的定量。

    靠著這點兒定量,養護一大四小有些難。

    再加上小孩兒長身體,飯量大還需要營養。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可不是玩笑話。

    即便是頓頓粗糧,糧食也經常的不夠吃。

    尤其是這個月還多了個丁秋楠。

    沒到月中糧食就告罄了。

    上次梁拉娣回娘家就是借糧。

    隻是糧食沒接到,還把自行車摔壞了。

    這次梁拉娣回娘家還是借糧。

    不過這次她沒有空著手。

    兜裏揣了一些工業券。

    借不到糧那就換。

    其實她很少回娘家借糧。

    梁拉娣是個堅韌好強的女人。

    丈夫去世後獨自撫養四個孩子。

    用心的工作練出過硬的技術。

    成為少有的女性五級焊工。

    她的技術讓許多老工人都誇獎。

    還獲得過廠裏的榮譽。

    還經常給娘家寄錢。

    這讓她在老家很有麵子。

    鄉下的親戚、鄉親都認為她了不起。

    不用下地掙工分,吃著商品糧,掙著高工資。

    一個人每月掙的錢比鄉下一家人一年掙的都多。

    老家很多的女孩兒都把梁拉娣當做偶像。

    如果不是實在沒有辦法,她絕不會回娘家借糧。

    這在她看來實在太丟人了!

    從紅山口機修廠出發。

    蹬了將近兩個小時的自行車。

    兩人終於抵達了梁家村。

    村口的民兵背著家夥跑了過來:

    “站住!”

    “狗蛋!木頭!”

    “拉娣姐!”

    梁拉娣下了車喊了兩人的小名。

    兩個民兵也認出了梁拉娣。

    有了梁拉娣這個熟人,曹衛國自然順利進村。

    梁拉娣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先領著曹衛國找到村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