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用最嚴厲的措辭警告高句麗的將領,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必須得好好地注意這一批高句麗人,別看他們平時人畜無害的,等到爆發的那一天,或許就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損失。

    “殿下是不是太過於緊張了,在下從高句麗過來並沒有發現這些人有反抗的意思,他們都是一幫順民,甚至還有一些人幫著我們統治高句麗,前來打小報告的人多了,不需要這麽嚴苛。”

    等到李象下完命令之後,尉遲寶林想了想說道,他必須得把高句麗實際的情況給說出來,省得李象走錯了方向,他們這些人都是李象的老兄弟了,當然希望李象能夠登上皇位,可如果要是留下什麽錯誤的話,也會給別人留下攻擊的借口。

    “可能你現在覺得我太過嚴厲了,也可能覺得我猶如驚弓之鳥一樣,但是平時的戰備絕對不能放鬆,重要關卡一定要留在我們的手裏,高句麗的軍隊一定要好好的監視,還是我原來告訴你們的那句話,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隻要是你們在當地出現一個失誤,將來可能就是上萬人的傷亡。”

    李象甚至占領別國的憂患,我們緊繃著自己的神經,或許能夠把這個時間延長一點,等到百年融合之後,這裏也就是我們自己的地盤了,但在百年融合的時間內,誰也不敢說這裏麵會發生什麽事兒,當地老百姓反抗是正常的,不反抗才是讓人納悶的事兒。

    “可能殿下說的對,但是根據我在高句麗所了解到的情況,從上到下的人現在隻想著活下去,隻想著讓自己稍微能休息一點,至於其他的一些想法,我看他們早就沒有了,還有一些人專門靠打小報告活下去,他們的活法讓人不齒。”

    尉遲寶林的話也表明了他的態度,那就是讚成李象的想法,但同時保留自己的意見,還是認為李象有點太過於緊張了,如果要是真的到高句麗的土地上看看,就能知道那幫士民是怎麽過日子的,別說是反抗大唐了,很多人現在想的就是如何巴結大唐。

    “咱們先不說高句麗的問題,我來打個比方,如果現在長安城被外族人占領了,殺我們的兄弟姐妹,逼迫我們給他們幹活,那麽你心裏是什麽想法呢?殺個兩年之後,你就能夠給他們當順民了嗎?”

    李象之所以不遺餘力的要改變這些人的想法,就是想著通過他們去影響更多的人,尉遲寶林是朝廷第二代將領的核心人物,它可以影響更多的軍隊將領。

    如果要是連他都要保留自己的思想的話,那麽李象以後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所以趁著這個機會,李象必須得把他的思想給掰過來,這樣尉遲寶林以後也就會站在李象這邊,在思想工作方麵幫著李象做很多事兒。

    在李象說出這番話之前,尉遲寶林一直覺得李象有些太過於緊張了,但是聽了李象這些話之後,他忽然察覺到自己是錯誤的,李象一直以來說的才是對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