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的幾個都護府當中,北庭都護府別看管轄的麵積最大,但如果要是論富裕程度的話,估計是最低的。

    除此之外就是安全性的問題,這邊的牧民不服從朝廷管教,這已經是曆史遺留問題了,不能說換了大唐就沒有這個問題了,以前的時候遊牧民族南下,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最頭疼的事兒,所以誰要是被派來管理這邊的話,那真是倒了八輩子的血黴了。

    有些大臣閑來無事,就給在外的都護府排了個名字,最好的自然是吐穀渾了,這邊靠近大唐的經濟腹地,而且和長安城的距離也不遠,草原上情況還算是不錯,每年的收入也在中等左右。

    其次就是高句麗那邊,這邊的土地也非常不錯,最主要的就是人口眾多,要是被派到這裏來當都護的話,這日子別提過得多舒服。

    最次的就是北方的寒冷地帶了,老百姓不服管教,天氣還苦的要命,誰要是被派到這裏來,那就等著吃苦吧。

    “李厥……”

    當李世民在朝堂之上第一次點這個名字的時候,周圍很多大臣的臉色突變,包括房玄齡在內,此刻也是睜開了自己的眼睛,他的兒子還在高句麗,此次也是跟著李象出征,雖然他不算是李象的人,但也關心李象的一舉一動。

    太子李承乾心眼也比較多,此刻聽到父親的話之後,他立刻就知道新的危機來了,老皇上當真是一天都不省心,大孫子剛給你解決了那麽大的危險,你這就把小孫子送過去給他添堵。

    李承乾的長子和嫡子之間的關係不怎麽好,當初李象剛剛重生過來的時候,嫡子李厥還算是一個小孩兒,對於很多事情都不怎麽清楚,但現在隨著年紀的增加,再加上身邊一些人的言傳身教,這小子也知道他母親是怎麽回事。

    李承乾曾經試探過幾次,想要看看這小子的心裏是怎麽想的,不過老李家的人都趁三個心眼兒,別看這小子現如今才十來歲,但是回答的滴水不漏,不過李承乾曾也觀察過,這小子應該會記得那份仇恨。

    年少的時候母親被趕出了東宮,對外宣布是賜死了,其實是照顧著侯君集的私生子,這位東宮二公子也曾經派人出去打聽過,但無奈一點消息也沒有。

    誰會不思念自己的母親呢?所以這小子別看麵善,但其實心裏或許有別的想法,也可能把這一切都怪在了李象的頭上,隻是因為現在李象的實力太大,所以並不敢把這個給表露出來。

    李承乾並不希望兄弟為敵,按照他的想法,東宮所有的一切都是李象賺來的,那麽李象就全力分割蛋糕,現在李世民不斷的給李象上眼藥,為的也是想要重新掌握李象手裏的權利,所有的子孫都變成了李世民手裏的棋子,即便是最後成功了,那麽東宮也是一盤散沙了。

    “啟稟父皇,厥兒太小,正需要在長安城當中多多學習,如果要是被派到北方,萬一要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