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偏有那不長眼的看不清形勢,大抵是見康熙爺得了子嗣分外開懷,便想著皇子公主們多多益善才好,下頭有位大人在年節拜見萬歲爺時又提起選秀充實後宮一事。

    康熙爺自多年前表了態,已是有六七年沒人敢在他跟前兒提起此事了,他乍一聽還當自己聽錯了,誰道還真有鹹吃蘿卜淡操心的,當即打發此人去了偏遠之地,連年都不讓人在京中過了。

    見此,更是無人敢議論後宮之事,更不敢說德妃娘娘的不好。

    倒是太後娘娘還惦記著太子的婚事,年後單獨同康熙爺進膳時提起一回。

    “前些年太皇太後和皇後接連崩逝,太子的婚事便暫放了下來,大阿哥膝下已有兩女,這翻過了年太子也虛十八了,他的婚事也總該打算起來了。”

    康熙爺輕輕攪了攪碗中的白粥,想了想暫還是未允:“兒臣知皇額娘關心保成,隻是保成還是孩子心性,整日光是同諸位大人讀書論策尚且顧及不全,若再叫他成家怕是更耽擱了些,還是再等等看吧。”

    “兒臣當年就成親過早,前頭的幾個孩子一個都沒有保住,還連累元後的身子愈發不濟,可見成親過早屬實不妥,為了子嗣也叫保成再等一等為好。”

    一說這個太後娘娘便不再催了,康熙爺登基的時候年紀小,為了穩固各方成親的事兒自然也早早提上日程,康熙爺十一歲成親,十三歲就做了阿瑪,可孩子一個個來一個個走,當真是將康熙爺打擊得不輕。

    直到快二十歲有了保清,打這之後出生的孩子才沒有那胎裏弱的勁兒,為了保成的子嗣著想,確實得再等一等為好。

    怕也是保成急了,私底下求了太後娘娘,康熙爺陪著太後娘娘用罷膳還特去了趟毓慶宮看看保成。

    可到了毓慶宮,又是一副大門緊閉的模樣,兩個太監守在門前,瞧著像是裏頭主子在做什麽見不得人的。

    幾年前康熙爺就抓住過一次太子同下頭宮女牽扯不輕的事兒,這次康熙爺自然先入為主,又覺太子時白日不好好讀書,同下頭的格格們玩鬧呢。

    康熙爺心中微惱,直接打發守門的奴才推門而入,怒氣衝衝進去一瞧,氣登時消了一半兒。

    太子屋裏可沒格格侍奉,連宮女也沒有一個,那就必不是在做什麽沒規矩的事兒了。

    屋裏獨獨有一個太監為太子伺候筆墨呢,倒是瞧不出年紀的,隻那張臉實在清秀,小姑娘似的柔美,康熙爺並未多想,問起太子的學問來了。

    太子略有些緊張不安,幾個問題都答得淺顯,康熙爺又看了太子近來連練的大字、做的文章,這些倒是沒偷工減料,念在年還沒過完呢,康熙爺便沒訓斥了人去,隻又勉勵幾句。

    “一日不讀書不顯,十日不讀書探討學問時便要露怯,年節裏即便是歇著也該手不釋卷才是,朕自啟蒙,除病得拿不起筆來,每日都要讀書習字,你也該如此勤奮。”

    “昨日大阿哥來給朕請安,朕也問了同樣的幾個問題,他即便每日在內務府辦差也能答得很好,保成,你身為太子自得有太子的樣子,總不能叫兄弟們將你比下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