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漸深,星光下有個家夥正在當礦工!

    親手挖掘古人財寶,親手觸摸千年古玉,這不是誰都能辦到的。今晚,在堯峰山腳下一個農家後院裏重新活過來的家夥都嚐到了。

    挖開泥層金旗才明白原來這是口井,精確些說是口古井。年代更替、地貌變遷,井早就幹枯,歲月塵土掩沒毀壞了井體,而原來的井底也成了地表淺層,好像放便人挖掘似的。金旗小心翼翼地捧出瓷罐,掀開封蓋,從裏麵掏出三隻布包。布包隨風而散,露出裏麵三件漂亮的玉器。看得出主人是個愛玉人,所藏不多卻件件精品。

    第一件是尊半尺高墨雲壽星。器形碩大,是整塊獨山墨玉雕琢而生,看著滲油擦臘般玉件包漿不由叫絕,想必主人常常供奉擦抹。漢工的壽星開相簡單幾筆卻使人感覺佛像慈祥中帶著神聖,漢風撲麵。

    第二件白玉辟邪,10×8公分大小,典型漢八刀工法,辟邪憑生拔地撼天的氣概,一切邪惡在它驅邪逐魅的威勢麵前無所遁影。漢人刀法之精巧、大度可見一斑。玉質潔白無暇,溫潤之極,是件常常撫摩的把玩珍品。

    第三件是一枚6×3公分大小的佩件,同樣是古代昆侖玉巧雕,用得是圓雕。一條衝天而起的龍巨口中呑吐著一輪紅日,龍身鱗紋清晰,幾朵祥雲繞龍爪飄飛顯得靈氣十足。玉質潔白凝脂,玉氣溫潤,是古代少見的羊脂級白玉。有些奇怪的是玉佩背麵有一凸槽不知有何作用?細細想來莫非是雌雄雙佩中的一佩?這個疑問隻能留待以後解惑了。

    三件美極的玉件依金旗的保守算法,最少價值千萬。更重頭的不是這三件玉器而是那隻淺綠釉的瓷罐。說起鑒賞水平,木瀆一帶金旗排前十,這是客氣的。他善鑒陶瓷、玉器,眼力在實戰中練成。眼前是明初典型的孔雀綠黑花瓷。先將白瓷黑花燒成,然後把孔雀綠釉罩上,再燒。這種瓷器外觀華美,盛在元末明初。以後的孔雀綠再也沒有當時的透亮鮮豔。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