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廣東遊客輕視之色頓消,露出會心之笑,他說:“店東這番說詞十分妥貼,這確是一方好硯,不知店東什麽價位可以出讓?”

    梅玲剛想開口,金旗已經說了:“這方澄泥硯作為古玩在一般人手中不值多少,但是若是愛硯藏家必定不會太過計叫價格。”

    “此話怎講?”客人有點不懂。

    金旗繼續說:“這種仿漢硯是專題藏家必收品,現在真正的漢代澄泥硯再也無法尋覓,若能得到一方大有漢風的真正澄泥硯不失補白力作。所以先生也算與此硯有緣,千裏之外得遇珍物。”

    廣東客人揚聲大笑:“好,說得好!你開個價吧?”

    “不還價,兩萬整。”

    “一言為定!”廣東客人豪爽地一口應允,由梅玲陪著去銀行轉賬。

    金旗親手用棉紙包石硯裝盒,臨走廣東客人握著金旗的手說:“店東博學多才,又很會做生意,若有機會到廣東潮慶一定來我家坐坐,我收有四百多方各式石硯很想聽聽店東的意見,其中有幾塊好硯店東一定會有興趣。”

    金旗連聲說一定。客人走時留下名片,買了東西出門還不忘道謝,看得梅玲滿臉驚訝,忍不住說:“旗子,這個月你又有獎金啦!一千換成兩萬,老板該請客。”

    “誰要我請客?”接口的是陳忠,還帶了個人回來。

    梅玲笑著,說了剛才的一段。陳忠果然欣喜,答應一定請客。和陳忠同來之人金旗也認識,是木瀆一帶有名的“鏟地皮”花眼簍子。“鏟地皮”是玩古董係統中第一環節人,滿世界犄角彎彎裏搜淘,不管好劣隻要有年紀、便宜就收,然後細分轉手賣出。花眼簍子這一行幹了三十多年,不過從他手裏漏過的寶貝沒有上千也有過百,本來就姓花,所以認識的人都叫他花眼簍子,叫久了真正的名字也沒人知道了。

    一隻特大號的帆布挎包放到櫃台上發出“咚”地聲響,很沉,說明有貨。陳忠催著:“別賣關子,快拿出來看看。”

    花眼簍子嘿嘿笑著,慢吞吞從挎包裏挖出一隻黑塑料袋,小心地把袋裏的貨倒在櫃上。陳忠、金旗四隻眼睛立即落下嗖嗖地閃著光。一共九件東西,全是小品。最大的是隻青銅燭台,殘了,插扡斷了半邊,老東西做工一般,雲座雕著一對戲水鴛鴦,幾枝並蒂蓮花,平時常用青銅黑中透亮。陳忠迅速扒拉了一陣,又挑了兩樣小東西,堆到花眼簍子麵前問:“就三件,給個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