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聿明回來後,沒有休息,當晚就加班,把鄭京的講話作了認真整理。除了觀點沒變外,他還加進了自己的很多理解與想法。一上班,他就將材料交給白曉潔,要她馬上找出上次局處長會議的廳長報告,把兩者結合到一塊,形成一個大型調研報告報部。

    白曉潔的手腳麻利,很快就把材料拿出來了。署廳長名字,標題定為《以“三建四器”為指導,強化服務意識,為促進全省經濟發展做出新貢獻》。她把稿子送給了魏聿明。

    魏聿明對文章進行了修改潤色。

    鄭京看了,甚為滿意,欣然批示:“請黨組各成員閱示。這是我近來調研過程中的一些思考和看法,建議也隻是個人的。如無異議,可報部。鄭京。”

    廳長秘書室即把材料和批件複印送各位廳領導傳閱。各副廳長、紀委書記都在自己的名下畫了圈,寫了日期,但都沒有提具體意見。在機關,沒提意見那就是無異議。

    魏聿明即把情況反饋給了鄭京。鄭京說:“既然大家沒有不同看法,就報吧。”

    廳辦就把這個報告寄到了部辦公廳。

    幾天後,部辦公廳研究室主任就回話給魏聿明,說:“魏主任啊,你們報的鄭廳長的調研報告,我們以參閱件形式報了部領導。部長看了很高興,做了重要批示,認為鄭廳長思考很深入,思路很對頭,關鍵要狠抓落實。請你轉告鄭廳長。部長批示明天會給你們傳真過來。”然後,又補充道:“聽部長秘書說,部長可能等這一段過後會到你們省去一趟。他想親自聽一聽看一看。嗬嗬,部長來,就有你這個辦公室主任忙的啦。特意提前給你個信兒,在匯報材料上早點作些準備吧。”

    賈誌誠到商業廳後,同樣花了很多時間跑地市調研。他畢竟幹過地方的黨政領導,對商業工作的基本情況、特點和規律還是比較清楚的。隻是對全省的宏觀狀況不是很了解。這一跑,他心裏就很快對麵上的情況有了個大致掌握。在幾次廳長辦公會上,他都對全省商業工作發展發表了一些意見。

    魏聿明每次都列席廳長辦公會。每次聽賈廳長發言,他都覺得很受教益。他覺得賈誌誠雖然來的時間不長,但入門快,上路快,而且很善於總結,善於思考,其幹事的精神和想事的方法,在他看來,遠遠超過了其他已幹了多年商業工作的廳領導。他從心底裏很是敬佩。而且賈誌誠在廳裏沒有任何負麵反映,廉潔務實,作風清新,頗得幹部們好評。他想,如果當初是賈誌誠當一把手,現在廳裏該是一種怎樣的情況呢?確實,鄭京和賈誌誠風格各異,一個從大機關下來,一個從基層上來,執政的理念和方法肯定不同,互有長短。不過在直覺上,魏聿明更喜歡賈誌誠。

    賈誌誠在那一段時間裏,不僅跑其他地市調研了解工作,還花了一些精力放在與省會市委市政府及各有關部門的聯係交流上。市裏的領導有的是他以前的班子同事,有的是他過去的老部下,至於國土、發改、建設、規劃、財政等部門的領導,有許多都是在他當市領導的時候提拔上來的。所以,這一段時間,老同事老領導回來了,市裏請他吃飯的絡繹不絕,排著隊預約他。

    賈誌誠對這些事高度重視。他說:“關係也是生產力,能否處理好關係也是考核一個領導幹部執政能力的重要標誌。我們商業廳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我們更不可能包打天下,我們的工作需要各級黨政和各有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離開他們,我們將一事無成。”他還通俗地說:“別人主動上門來和我們聯係,我們更應該積極響應,認真參與,在餐桌上提出我們的困難,在酒杯裏解決我們的問題。何樂而不為?”

    所以,有一段時間,他分管的財務、行政後勤和法製部門領導都緊緊跟著他,出席省會市的各種宴會,南征北戰,左右出擊,常常殺得天昏地暗、臉黑皮黃。半個月下來,尤魚、萬代青和法製處長朱江鶴就逐漸有些頂不住了,每天都是頭重腳輕,暈暈乎乎的,回家老婆講話聽不清,上班手下匯報聽不進,腦袋裏隻有酒酒酒幾個字,耳朵裏成天都是喝喝喝的聲音,鼻子裏更是酒味充盈,久久不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