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各有所忌,各有所長,一時間全力相搏,騰不出手來,於是,誰都顧不上薩科齊和歐元區。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得此千載難逢的機會,新一代的漁翁——薩科齊要實施他的偉大計劃了,這個計劃,就是“地中海聯盟”。

    這是薩科齊打造的一把尖刀,刀鋒,直指美元霸權的心髒——“石油美元”。

    歐洲人打造的這把刀,就叫作“地中海聯盟”。提出這個概念或者計劃的,就是外號“小拿破侖”的法國新任總統薩科齊。

    薩科齊何以自稱“小拿破侖”?

    原來,他跟“皇帝陛下”(先皇拿破侖一世)一樣也是雄心勃勃之人。

    “皇帝陛下”的雄心壯誌,早已經由其豐功偉業所證實;而“小拿破侖”的雄心壯誌,則還藏在胸中——推倒美元霸權,扶歐元上位,取美元而代之。在這一“曆史性”進程中,自然由法蘭西率領歐元區完成,而他——“小拿破侖”,也將在這一輝煌中向世人表明,他絕對無愧於這一稱號。

    “小拿破侖”躊躇滿誌,他有絕對的自信,可以完成這個偉業。他的自信,來自手上已經拿到的三張好牌,以及建立在這些“好牌”之上的歐元區之既定戰略。

    第一張好牌,是蘇聯的解體。

    正如斯塔夫裏阿諾斯教授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中所說的那樣,歐洲(法、德、英)“未強大到足以阻止蘇聯的大規模侵略,但它能打一場代價高昂的阻滯戰……”妙處就在“代價高昂”四個字上,而且不僅僅是蘇聯“代價高昂”,法、德、英也“代價高昂”。

    一門心思都放在安全上的法、德、英不得不在其他的問題上向美國人低頭。幾十年來,美國人從歐洲拿到了多少好處,都是拜歐洲人的這個噩夢所賜。20世紀70年代,為了撐住瀕臨崩盤的美元信用,尼克鬆要西德(聯邦德國)升值,西德馬克乖乖升值。

    五十多年來,這種流血不流淚的“好漢”行為,法國、英國和德國,每年都要演上幾次。

    好在蘇聯倒了,這個噩夢再也不會成真了。

    第二張好牌,是東歐方麵的進賬。

    蘇聯倒台之後,西歐(以未來的歐元區為主)收養了他們,也自然承擔起了喂奶的重任。這樣做,是值得的。東歐再落後,也強過其他發展中國家。

    實際上,過去幾十年蘇聯人還是帶著東歐各國攢下了不小的家當:

    1. 勞動力價格較低(當然,再低也低不過中國);

    2. 基礎設施較好(當然,再好也好不過中國);

    3. 科技程度較高(這個,倒是至少比三十年前的中國強不少);

    4.工業現代化程度較高(很快,在全球去工業化的大潮中,這個“較高”就要變成“較低”甚至“破爛”了)。

    算計至此,西歐人決心好好拉東歐一把。

    實際上,歐洲人做得很不錯。在歐盟和歐元區的框架下,西歐各國獲得了廉價勞動力,於是經濟競爭力和社會勞動成本大大降低,而東歐國家則獲得了來自西歐各國的資金,國內建設(尤其是房地產價格)開始翻倍向上走。隻是,他們借來的資金是以英鎊、歐元計算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如此借貸的話,利率超低。

    廉價資金(也就是低利率借來的資金)的大量借入,令這些國家的流動性迅速充溢,其典型的表現,就是其國內以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開始飆升——這些“聰明人”,將借來的錢轉手就投入了房地產。“聰明人”的心思,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是一樣的:借錢炒房子,來錢快,無本萬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