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說到, 從80年代中期到1997年,美國通過一係列成功的舉措,獲得了兩個方麵的收益:

    一、 將日本苦心構建的、以日本為中心的經濟體係(“日元經濟圈”)徹底打破。

    從此,“日元經濟圈”這個半獨立的經濟體係化為烏有,美元資本重整東亞經濟,一統太平洋兩岸的經濟體係,消除了挑戰美元霸權地位的日元崛起的可能,而將二戰以後就套在日本脖子上的繩子勒得更緊了。

    而日本政治家可能選擇的戰略方向也發生了巨變,他們從此徹底斷了在短期內再次成為“正常國家”的念想,而是麵對現實,徹底地當起了美國人的馬仔。而這一點,也造成了中日關係在其後徹底轉向——從“政治熱、經濟也熱”,轉向了“政治冷、經濟熱”。

    二、從日本流出的日元資本,有相當部分流入美國,除了維持和促進了美國經濟的發展之外,還對當時美國的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此可謂一箭雙雕。

    由此,我們接下來要關心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此後日本的所得和對國家行為的影響。

    從上文我們看到,日本雖然在構建獨立經濟體係上全麵潰退,但是獲得了一大批全球最優質的資產。

    而購置這些資產,是在美國的默認下進行的。美國人默許的背景,就是日本人從事實上徹底變成了美國人忠心不貳的馬仔——繩子很緊,美國人根本不擔心。

    認為有錢就能在國際上買到資產的兄弟,可以設想下,讓脖子上沒有套繩子的中國去購置一下試試?別的不說,2005年,美國優尼科公司瀕臨破產,中海油出價130億美元購買,直接捅了美國人的馬蜂窩。在所有人物上躥下跳,盡情表演醜劇之後,連國會議員都跳出來說“NO”。

    最後的結果是出價120億美元的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擊敗了出價130億美元的中海油——這時候,沒有人再去談什麽“自由經濟”原則了。毫無疑問,在中國年輕一代人心目中,這直接宣布了所謂“新自由主義”學說之信用的徹底破產。

    而日本總額達3萬億美元以上的優質資產,沒有碰到過這樣的阻攔。唯一的解讀就是:馬仔的資產,就是老大的資產,放在馬仔手裏,就等於放在老大手裏,這就是邏輯所在。

    這樣就使得日本作為現行國際社會政治、經濟架構的既得利益者,更加依賴美國人了。日本的海外資產、國內資產都在美國大兵的槍口、刺刀的保護(和監視)下呢!

    從此,徹底喪失了經濟獨立希望的日本,逐漸接受了這個嚴酷的現實,從此,日本政治日漸右傾化。進入90年代後,日本逐漸發自內心地追隨美國的指揮棒。

    而以此為背景,同一時間段,也是中日政治關係逐漸惡化的年代。按照美國人的指揮棒,日本人逐漸將那個戰犯雲集的靖國神社,推上了舞台,成為中日口水戰中的最常見詞匯,並且在2005年達到高潮,觸發了中國國內反日大遊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