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日,臣妾意外發現李美人的把柄。臣妾見李美人進宮之後,搶走了本該屬於臣妾的恩寵。”

    “臣妾嫉恨李美人,把她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所以臣妾頭腦一熱,便把把柄呈了上去。”

    “可當李美人因此險些喪命又被陛下帶回留仙宮時,臣妾第一個想法,便是陛下很可能為了李美人懲罰臣妾。”

    “而第二個想法接憧而至——那份把柄波及兩個人,看似隻針對李美人,卻順道捎上了秦太師。”

    “一想到堯兒正在江北賑災,臣妾細思極恐,陛下怕是疑心臣妾在給堯兒鋪路。”

    說到這裏,韋貴妃泣不成聲:

    “太後,堯兒是皇子,又得陛下寵愛,要說臣妾沒有過歪心思,怕是臣妾自己都不信。”

    “但臣妾知曉,如今儲位已定,不該橫生枝節。所以一直以來,都放任堯兒胡作非為,便是以此表明臣妾的立場。”

    “可是兒子大了不由娘啊,堯兒北疆一行脫胎換骨,他的改變非臣妾所能控製。”

    “眼下堯兒又與鎮北大將軍交好,由不得臣妾不驚懼恐慌,唯恐他惹禍上身。”

    韋貴妃說的,聲情並茂。

    那眼淚也是真真切切地掉下來。

    然而太後聽了這麽多,眉毛都沒有動一下。

    隻是問道:“那份把柄,你是怎麽得到的?”

    韋貴妃坦言:“從那日宮宴開始,臣妾就注意到李美人,女人的直覺告訴臣妾,李美人會成為臣妾的對手。”

    “於是臣妾便四處留意打探李美人,可一直以來都一無所獲。直到前幾日,探查到秦府的人說,李美人在秦府時已失貞。”

    “而有人常看到,秦太師出入李美人的房間,於是臣妾便……便憑空捏造李美人和秦太師有染的事實,以此陷害李美人。”

    “然而怎麽就那麽巧,查了那麽久沒有查到什麽有用的消息,偏偏前幾日竟查到此事呢……”

    太後是個睿智的女人。

    韋貴妃的話在她心底兜轉了一圈,她便知曉了個中蹊蹺。

    於是,她開口說出了決定:“寵妃善妒,以殘忍陰毒手段陷害其它妃子與朝臣,收回貴妃寶冊,著降為韋妃,以儆效尤!”

    韋貴妃聞言,非但沒有惱怒傷心,反而深深拜下:“多謝太後恩典。”

    太後罰了,那麽皇帝就不能再罰一遍,否則就是違逆太後。

    太後此舉,不止是懲罰韋貴妃那麽簡單。

    也是想為此事畫上句號,使得此事不必帶來更大的麻煩,從而牽扯到九皇子,以及皇子之間的權謀爭鬥。

    不可謂不用心良苦。

    最後,太後緩緩闔上雙眼:“下去吧,好好閉門思過,風平浪靜之前,沒有事就不要出來。”

    韋貴妃。

    該稱呼韋妃。

    韋妃認認真真地磕了三個響頭,隨即輕手輕腳退下。

    太後陷入深深的無奈之中:“是啊,兒子大了不由人,真的要變天了。”

    梅公公與韓公公躬身,卻不敢接話。

    就在韋妃前腳剛離開,元貞帝便麵色陰沉地走進來,而後把水文圖丟到茶幾上。

    他神色端凝地開口:“母後,出事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