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邊遣使入東陵,一邊暗地裏醞釀一場假使臣陰謀,意圖傷害陛下!”

    “要是計謀失敗,他們正好可以倒打一耙,向東陵興師問罪,以圖在談議和條件時,能夠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有人開口:“宋太傅的話,下官不敢苟同!北燕遣使入京,可見他們的誠意。”

    “現在止戰議和,對兩國都有好處,就算要打,也該是休養生息緩過來之後再打。他們又何須節外生枝?”

    宋成章據理力爭:“你的話,本官更不讚同。是,現在議和於兩國有利。”

    “然而若是讓這假使臣來到陛下麵前,抽出武器砍殺在場之人,你認為會有什麽後果?”

    “你沒聽到杜欽彧對禦林軍與假使臣戰鬥現場的描述?就算我們防備嚴密,也會被他們殺個措手不及!”

    “一旦有人因此受傷,輕則兩國議和談崩,重則朝綱生亂,到時候就算他們沒有養回來,也可以趁火打劫!”

    一場秦豐業的陰謀,就這樣化為兩國議和背後的陰謀。

    白明微靜靜地聽著雙方爭論,等到宋成章舌戰群儒,罵退一眾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慫貨後。

    她向元貞帝拱手:“陛下,這究竟是巧合,還是北燕有意而為之,我們且看那些幸存的使臣,接下來對假使臣一事是什麽態度。”

    “若是他們興師問罪,就暴露了他們的狼子野心。我東陵乃禮儀之邦,以禮待之,但不代表我們怕了北燕。”

    “這次議和,我們才是掌握主動權的那一方,因為是我們東陵把北燕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是我們東陵贏了他北燕!”

    一番話,擲地有聲。

    元貞帝始終沉默。

    這種事情,誰對誰錯不重要。

    關鍵是,誰的氣焰更囂張。

    若是有人出頭,把北燕踩在腳下,那自然是東陵有理。

    但若是北燕氣勢洶洶,東陵就得迂回。

    所以假使臣一事,他沒那麽在意真相。

    他最在意的,卻是宋成章的話。

    由於馬車的隊伍與所帶的物件,早就已經具錄在冊。

    為了表達尊重,一般不會再對使臣所攜帶的東西做檢查。

    要是白明微沒有發現假使臣的陰謀,讓那些人把幾大車兵器運到宮中。

    然後刺殺他……

    思及此處,元貞帝忽然一個激靈。

    他看著滿殿的臣子,怎麽看都不順眼。

    於是他又想到了秦豐業。

    他不確定刺殺是否就此停止,要是秦愛卿在的話,一但刺殺一事再度發生,定會為他以身擋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