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萬軍民跟洪水整整打了一個多月拉鋸戰,該加固加高和能加固加高的堤段都已經加固加高,加之沿線的很多民垸又作出巨大犧牲,舍小家、顧大家破口行洪,在上上下下共同的努力下,險險守住了來勢洶洶的第六次洪峰。躢

    攔淤堤沒炸,進洪閘沒開孔分洪!

    安公縣三十多萬老百姓的家園保住了,盡管在兩次轉移中造成了經濟損失,但這個經濟損失遠比分洪小。

    韓渝如釋重負,跟送走第四次洪峰時一樣,由待命模式切換至搶護險工險段模式,在市防指要求下指揮土方施工班組緊急搶護存在安全隱患的堤段。

    洪峰來時很“閑”,洪峰走了卻很忙,說出去人家可能不會相信。

    就在他忙得焦頭爛額之時,遠在陵海的葉書記、錢市長收到了一個好消息。

    總參、總政、總後和總裝聯合發出通報,強調全國有500多萬民兵預備役官兵投入抗洪搶險,發揮了重要作用。標題更是強調500多萬後備軍官兵成為抗洪搶險主力軍和突擊隊!

    武裝部楊部長看著軍分區轉發來的文件,激動地念道:“在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各級軍區和人武部門堅決執行黨Z央、中Y軍W的重要指示,迅速組織500多萬民兵、預備役官兵,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奮力投入抗洪搶險鬥爭,同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幹警一道,發揮了主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躢

    這既是對民兵預備役部隊的肯定,也是對陵海預備役營乃至陵海武裝部的肯定。

    作為陵海武裝部的第一政委,葉書記很高興,笑道:“楊部長,還是先看看民兵預備役部隊官兵在抗洪搶險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情況說明吧,裏麵有沒有提我們陵海預備役營。”

    “提了,來的路上我看過。”

    “念念。”

    “好的。”

    楊部長翻到第三頁,念道:“7月上旬,長江流域連降暴雨,洞庭湖、荊江全麵告急,長江大堤危在旦夕。中Y軍W、北湖省軍區和南湖省軍區緊急調遣陵海預備役營、天門預備役舟橋團和民兵舟橋團轉戰三湘四水。

    他們機動快速、敢打硬仗,路上開車,水中駕舟,堤上排險,解救被洪水圍困群眾11萬人,排查險情1600多處,搶運物資5000多噸,運送救災人員1500多人……”躢

    這是全軍乃至全國參加抗洪搶險的民兵預備役部隊的總結,情況說明雖然很長,目測有一萬多字,但涉及到陵海預備役營就有上百字,已經非常非常不容易了。

    楊部長生怕葉書記和錢市長不知道這個榮譽有多高,放下文件笑道:“葉書記,南湖省軍區的民兵舟橋團和北湖省軍區的預備役舟橋團都是八四年組建的,在過去這些年的抗洪搶險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人家戰功累累,可以說是全國民兵預備役部隊的典型。”

    錢市長接過文件材料,笑道:“從今往後就要加上我們陵海預備役營了,可以說我們是一戰成名!”

    “是啊,王司令員早上給我打電話時很激動,他說省軍區首長提出了表揚,打算等打贏了這場抗洪戰爭,一定要來我們陵海看看。”

    “省軍區首長要來,營區要好好收拾下。”

    “榮譽室必須要搞起來。”

    楊部長見兩位市領導如此高興,不失時機地說:“葉書記,錢市長,民兵預備役部隊本來就是一體的,實踐證明各幹各的,各管一攤,不利於民兵預備役部隊建設。躢

    很多地方現在都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不像濱江這樣民兵是民兵,預備役是預備役。我認為我們完全可以借鑒兄弟區縣的先進經驗,把民兵預備役整合起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