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洪峰送走了,濱江的幾個江心洲安然無恙。潫

    洲堤交由江心洲上的黨員幹部和基幹民兵值守,夏團長回寄居在軍分區的團部,之前召集的預備役官兵全部回家。

    主力部隊在北湖抗洪,原來還打算成立個“後方指揮所”與前線保持聯係,即便幫不上忙至少能知道前線什麽情況。

    結果主力部隊一到北湖就被人家接管了,你再問再管不合適。並且韓渝他們又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時間接電話,更不用說打電話匯報了。

    但作為上級不能真不聞不問,焦政委這幾天的工作就是通過多方渠道,打聽收集主力部隊的情況。

    陵海是最主要的消息來源。

    從陵海日報、陵海電視台和陵海廣播電台的新聞報道上看,鹹魚他們幹得不錯,不然北湖那邊的地方黨委政府也不會接二連三給陵海發感謝電。

    今天上午更厲害,好幾個國家級大媒體刊發了濱江廣播電台王記者的署名文章《滄海橫流見英雄》。潫

    文章裏描述一個堤段出現重大險情即將坍塌決口的關鍵時刻,地方黨委政府為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不得不壯士斷腕,幾位主要負責人噙著淚下令組織十幾萬群眾撤離的無奈。

    通過多個視角描述了十幾萬群眾不得不拖家帶口、一步三回頭離開家園的悲壯。

    同時用春秋筆法簡單描述了江南省軍區濱江防汛搶險營(陵海預備役營)奉命馳援北湖抗洪,一下車就投入戰鬥,在短短兩天內連戰連捷,與解放軍某團二營官兵以及當地的幹部群眾一起,奮不顧身,與洪水殊死搏鬥,保住了十幾萬群眾家園的壯舉!

    文字報道邊上配了兩張照片。

    一張雖然是晚上拍的,但鏡頭離的比較近,現場照明比較好,能清楚地看到許明遠等人揪住土工布一角、冒雨縱身跳下滔滔江水裏的一刹那。

    另一張照片鏡頭拉的比較遠,隻能在跟洪水搏鬥的人群中依稀看到有幾個頭戴迷彩頭盔、身穿救生衣的預任官兵,更多是解放軍戰士,一看軍銜的底色就知道是空軍戰士。

    有預備役官兵,有現役官兵,有民兵,有群眾,就是看不見千裏迢迢轉運過去的機械化施工裝備。潫

    夏團長看完報紙,既高興又擔心,同時又有些奇怪,忍不住撥通了秦副市長的手機。

    “夏團長,什麽事?”

    “秦市長,今天的報紙你有沒有看?”

    “你是說鹹魚他們吧。”

    “是的,我剛從江心洲回來,我是剛看到的。”

    “我早看到了,不隻是你擔心,我一樣擔心,我一直在留意他們的消息。”部下很爭氣,秦副市長很高興,又忍不住拿起已經看了三遍的報紙。

    夏團長低聲問:“秦市長,隻能從照片上看到人,看不到裝備,險情怎麽排除的也沒細說,你說鹹魚那邊會不會有什麽事。”潫

    “你擔心鹹魚會把挖掘機開過去填潰口?”

    “千鈞一發的時候,不是沒這種可能。”

    “放心,這種可能性不大,你也不想想鹹魚有多摳門,他就是自個兒跳進去填也不舍得把價值幾百萬的挖掘機開過去填!”

    “想想也是,這我就放心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