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王記者和助手小陳搭乘一輛運送搶險物資的卡車往回返。闌

    在汽車大燈的照射下,所經過的每一個村莊都是一片死寂,家家戶戶院門大開(以減少洪水襲來時的衝擊力,保護房屋),清冷異常。

    村子四周大多是茂盛的棉田,蔥綠的水稻和大片盛開的荷花,偶爾有雞在追逐,有豬在拱食,但就是沒有人,一個也沒有!

    有句老話叫“十室九空”。

    這裏現在不是十室九空,而是十室十空。

    幸虧楊柳段幹堤守住了,如果沒守住,“內轉”去附近幾個鄉鎮和“外轉”去鄰縣的十幾萬群眾真就無家可歸了。

    王記者的心情格外凝重。

    小陳則覺得此行有意義,親眼見證了十幾萬群眾大撤離的悲壯,拍到了別人沒拍到的照片。闌

    二人趕到大堤下麵,跳下車跟司機師傅道了聲謝,爬上大堤一看,陵海預備役營果然跟預料中一樣在挑燈夜戰!

    圍堰那邊燈火通明,兩台大挖掘機、三台大裝載機、一台推土機和兩輛大自卸車仍在忙碌。

    淩晨出去采訪群眾撤離時隻有地基的圍堰,現在比幹堤都要高。

    確切地說陵海預備役營在短短八個小時內搶修的圍堰就是幹堤,它在關鍵時刻擋住了洪水,堪稱身後成千上萬群眾的生命之堤!

    之前的幹堤潰口了,隻剩下兩小段加起來不足十米的短堤。

    一看那兩小段沒坍塌潰決的短堤,就能想象到當時的驚心動魄。

    “王主任,你們回來了,有沒有吃飯?”闌

    “吃過,我們在路上吃的幹糧。”

    王記者定定心神,轉身看著營地問:“李部長,鹹魚呢?”

    “沈市長命令他休息了。”陵海武裝部李副部長抬起胳膊看看手表,苦笑道:“不過他也睡不了多長時間,再等會兒他就要起來繼續指揮。”

    “現在是誰指揮的?”

    “現在是郝總,郝總也扛不住了。”

    “葛局呢。”

    “葛局也在睡覺。”闌

    李副部長話音剛落,葛局長就從帳篷裏鑽了出來,伸著懶腰嗬欠連天地說:“年紀大了,睡眠不好,要麽不醒,醒了就睡不著。”

    王記者一臉歉意地說:“葛局,我們把你吵醒了?”

    “跟你們沒關係,我是餓醒的,你們餓不餓,我們一起去吃點東西。”

    “我們不餓,不過我可以陪你去。”

    “陪我,王主任,你別開玩笑了。”

    “沒開玩笑,葛局,我有事找你。”

    “行,這邊請。”闌

    葛局帶著王記者走到後勤保障人員的帳篷前,說了一句稍等,先去前麵的水罐車下打開水龍頭洗了把臉,這才走進供“高級軍官”吃飯開會的帳篷,翻找出自己的飯盒,一邊吃著晚上沒顧上吃的冷飯冷菜,一邊笑問道:“王主任,什麽事?”

    “這是我下午寫的,不是發給濱江日報的,是發給新華社的。人家知道我來災區了,昨天就打電話找我約稿。”王記者打開公文包,取出筆記本,遞到他麵前。

    同樣是記者,但格局是完全不一樣的。

    濱江電視台和濱江日報的那幾位,就知道采訪報道關於濱江的新聞,或者說領導讓他們怎麽報道,他們就怎麽報道。

    王記者跟那幾位不一樣,王記者雖然是濱江廣播電台的記者,但王記者的舞台不在濱江,而是全國!

    新華社是國家級媒體。

    新華社的一篇新聞頂濱江日報的一百篇,可能還不止。闌

    老葛顧不上吃飯了,急忙擦擦手,接過筆記本:“謝謝王主任給我先睹為快的機會,我先拜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