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上隻有黃縣長和政府辦胡主任兩個領導,其他人全去組織群眾撤離了,黃縣長接打電話都忙不過來,自然顧不上接待援軍。

    胡主任連忙迎出來,自我介紹。

    二連長立正敬禮,氣喘籲籲地說:“主任同誌,132團二營二連、三連奉命前來支援,請給我們布置任務!”

    他們全是跑來的,一個個汗流浹背。

    胡主任感動的幾乎說不出話,一連深吸了好幾口氣,盡可能控製住情緒,哽咽著說:“謝謝,謝謝解放軍同誌。”

    “主任同誌,現在不是客套的時候,請給我們安排任務吧。”

    “搶險是陵海預備役營負責的,張連長、吳連長,要不我先帶你們去韓營長那兒,請韓營長給你們布置任務。”

    “行。”

    “這邊請。”

    二人帶著部下沿著江堤往前走了幾十米,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駐港部隊”。

    大堤下麵,兩台大型挖掘機、三台大鏟車和一台推土機在忙碌,隻有幾個戴著紅袖套,舉著小紅旗的人在指揮。不像搶險現場,感受不到爭分奪秒的緊張氣氛。

    距施工現場約十五米的稻田裏,有十幾個人圍著用沙袋壘的六個大水池忙碌,能依稀看到有兩台泵在那兒抽水。

    大堤上麵和堤腰、堤腳,有十幾個戴著迷彩頭盔,套著救生背心的人,在一麵麵紅旗間來回走動,像是在找什麽。

    江麵上,一條公安巡邏艇和一條拖輪在來回穿梭,能清楚地看到甲板上站滿了人。

    再往前走,有一頂軍用帳篷。

    帳篷上有“搶險工程指揮部”七個顯目的大字,周圍插滿了“陵海預備役營”“攻堅英雄營”和“紅色尖刀連”字樣的紅旗,還有“眾誌成城,抗擊洪水”和“發揚陵海鐵軍精神”等字樣的橫幅標語。

    張連長讓部下們先休息,同吳連長一起跟著胡主任走進“搶險工程指揮部”帳篷,隻見一個年輕的預備役少校,正跟兩位同樣穿著迷彩服和救生衣的人和一個頭發亂糟糟、身上髒兮兮的地方幹部,圍著一個用鋼管和鋼板支的“桌子”前在研究什麽。

    “剛開始我們不知道堤腳被淘空,發現管湧之後首先想到的找漏點,巡堤的群眾中正好有一個水性不錯的村民,他主動請纓下去摸,結果沒摸到漏點,反而摸到下麵有窟窿。”

    “然後呢?”

    “等他上來換了口氣,我就請他下去繼續摸,這一摸就摸出了大問題。”嚴工指著姚工在001上做資料時畫的圖,凝重地說:“從這兒一直摸到這兒,不是一個窟窿是一條窟窿。”

    韓渝低聲問:“嚴工,你們當時有沒有在岸上做標記?”

    “做了,我找尺量過,東西長十一點六米。”

    “深度呢?”

    “這兩個尺寸都在水下,隻能靠下水摸的村民估算。”

    韓渝把姚工帶上岸的水下測繪圖,按照測繪打印的時間順序排成一排,仔仔細細進行比對。

    徐工抱著雙臂,看得也很專注。

    胡主任知道他們是在分析險情,站在邊上不敢打擾。

    兩位連長也意識到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跟胡主任一樣站在角落裏等。

    “之前的數據不算,我們從5點25分第一次測繪進行分析。從測繪結果上看,水下窟窿的長度變化不大,截止十分鍾前也不到十二米,但高度變化有些奇怪,不是變大了而是變小了。”

    韓渝看著一張張圖紙百思不得其解。

    術業有專攻。

    徐工並不覺得奇怪,俯身取出另一張圖紙,說道:“不能隻看堤腳和堤身,而是要結合水下江灘乃至河床地勢分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