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點46分,轉運兵員的五輛豪華客車到了。

    陵海武裝部李副部長和預備役營教導員楊建波等候已久,打著手勢引導車隊開進地方幹部晚上組織力量清理出來的一片棉花地。

    種植棉花跟種植水稻不一樣,用不著那麽多水。

    這段時間雖然總是下雨,但田地裏有好多條不是很深的排水溝,排澇措施做的比較好,地麵比較幹燥,隻是有些鬆軟,勉強可以作為停車場。

    韓渝跳下車就召集分隊長以上幹部,在楊建波帶領下上堤與郝秋生、徐工和姚工等人匯合。抓緊時間了解情況、熟悉地形,集思廣益,研究最終的搶險施工方案,並分派任務。

    沈副市長則在李副部長的陪同下去大堤上的指揮部見地方領導。

    已經奮戰了五個多小時的六百多軍民見援兵來了頓時一陣歡呼,結果喊著喊著發現隻來了兩百來號人,並沒有看到傳說中的大型工程機械,眾人的心情像是坐過山車似的猛然落到穀底。

    “韓書記,韓書記,我是001,收到請回答。”

    “收到收到,範叔請講。”

    “長航局的楊處剛在高頻裏說汽渡船和拖輪馬上到,來了兩條兩百馬力的拖輪,他們是拖著六條駁船過來的。”

    韓渝轉身看向錨泊在江堤下的001,舉著對講機問:“駁船上運的什麽?”

    大部隊終於來了,範隊長無比高興,急切地說:“有兩船樁木,樁木是荊州市防指調撥過來的。還有四船石料,石料是黃處昨天讓荊州港監局從上遊采購的。”

    “石料有多少噸?”

    “他們這邊的駁船不大,都是五百噸的。就算多裝,四船加起來也不會超過三千噸。”

    “知道了,等船隊快到了呼叫我。”

    “好。”

    兩三千噸石料夠做什麽,但有總比沒有好。

    韓渝放下對講機再次看了看六百多軍民用了六個小時在閘口兩端修的施工便道,凝重地說:“徐工,你趕緊去跟鄭書記溝通,讓堤下的解放軍戰士、武警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抓緊時間休息。再過十三個小時洪峰就要來,他們有太多的工作要做,不能把力氣浪費在這兒。”

    對全機械化作業的陵海預備役營來說,那兩條施工便道隻能勉強算地基,裝載機都開不上大堤,更別說裝滿土會重達近五十噸的大自卸車了。

    但這兩條便道修的並不容易,全是靠六百多官兵一鍬一鍬的挖、一擔一擔的挑,或用獨輪車一車一車把土運過來修的!

    本地的縣武裝部長帶頭幹!

    帶隊來抗洪的駐軍校級軍官和武警校級警官無不身先士卒!

    連續幹了六個小時,體力消耗有多大可想而知,有一個算一個身上全濕透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手上磨出了泡、肩膀挑擔挑腫了。

    借助燈光能清楚地看到他們全是在靠毅力堅持,幹活的動作帶著幾分麻木和僵硬。

    徐工早就想讓堤下的官兵休息,可又不敢開這個口,見韓渝這麽說,立馬道:“好的,我這就去找鄭書記。”

    “等等。”郝秋生一把拉住徐工,回頭問:“韓書記,你是說清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