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把營房建設交給濱江預備役團的營房股是正確的。

    團長、政委沒想到陵海開發區竟如此支持預備役工作,不但給地方還給經費,當即決定把一連的連部升格為陵海預備役營的營部!

    團機關不全是現役軍官,也有一個班的現役戰士。團黨委研究決定安排幹部輪流去大門口執勤和看守倉庫,讓原來站崗和看守倉庫的戰士全部來陵海開發區參與營區建設。

    總投資五萬元的基建工程由營房股長和一營長楊建波全權負責。

    在建設中能省則省,比如運輸建材不需要去外麵找車,用團裏的兩輛解放大卡車去拉,平整場地和裝卸什麽的體力活兒也全部由警衛班的戰士幹。

    以前是一個地級市建一個預備役師,上級考慮到編兵區域的兵源不夠,去年省軍區才根據上級要求把十幾個預備役步兵師縮編成一個預備役步兵師。師長兼省軍區副參謀長,政委兼省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換言之,現在的濱江預備役團以前是濱江預備役師。

    單位級別由正師變成了正團,但以前的家當還在。

    團長、政委和參謀長專門去倉庫看了看,要求把能用上的東西全用上,等陵海預備役營的營區建設好,就把倉庫裏能用的家當全部拉過來。

    畢竟經費很少,又沒有地方黨委政府強有力的支持,想建幾個齊裝滿員的預備役營太難。

    現在有陵海開發區支持,與其跟之前那樣貪大求全結果什麽都幹不好,不如把有限的資源都投在陵海開發區,先建一個“樣板連”!

    預備役團的領導如此重視,沈副市長三天兩頭問進展,秦副市長也打電話問兵編的怎麽樣,連朱大姐都很關心,韓渝壓力真的很大。

    預備役軍官好辦,先編一個連,總共能需要幾個幹部?

    並且隻要是部隊軍官大多會轉業回老家,大多被安置在機關事業單位。

    三河街道有好幾個,開發區公安分局也有。

    比如去年調到開發區分局的消防專幹謝興寶,以前是就是消防部隊的幹部。又比如陵海港監處的胡根華,原來是陸軍的營長。

    事關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又有法律法規支持,都不需要做什麽思想工作,隻要是在開發區工作的軍轉幹部,可以直接征召他們加入預備役部隊。

    隻要征召到了誰要是不服預備役,那就是違法!

    哪個單位的領導要是不支持,就說明這個領導的思想有問題,可以理直氣壯去找他的上級。

    現在的問題是預備役戰士去哪兒找!

    開發區以前的三個鄉鎮,平均每年都有三四十個青年去當兵。

    可陵海的基礎教育太好了,十個小夥子去部隊當兵,至少有四個能在部隊考上軍校,還有兩個在部隊轉誌願兵,現在叫什麽士官,能回來的隻有四五個。

    轉業軍官安排工作,退伍士兵又不安排,尤其農村兵。

    人家不可能呆在家裏種地,有的出去經商了,有的出去打工,留在陵海的很少。

    雖然說按照法律規定隻要本地有預備役部隊,並且征召他們了,他們必須要服預備役,可秦副市長、沈副市長和預備役團的領導說的很清楚,要麽不編,編就要編一個能拉得出、打得響的“拳頭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