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沒你們幫忙我和老王也賺不到這麽多錢,這真是我和老王的一點心意。”

    “心意我們領了,煙酒和錢你帶回去。”

    “我帶都帶來了,怎麽能帶回去。”

    “吳總,我們以後處不處了?”

    “當然要處!”

    “以後要繼續相處,你就把東西和錢帶回去。至於幫忙,我是港監,三兒是開發區的幹部,我們本來就應該幫忙,可以說這就是我們的工作。”

    “是啊吳總,幫你們本來就是我們的工作,再說你們也是在為陵海經濟發展做貢獻。”

    韓渝想想又笑道:“其實你這些年也幫了我們很多忙,在工作上幫我們,在家裏的私事上你也幫了大忙。要不是你,我爸的新船建造的哪有這麽快,而且據我所知幫我家造新船,你幾乎沒怎麽賺錢。”

    “鹹魚,檸檸,你們聽我說……”

    “吳總,別說了,你和王總的心意我們領了,東西和錢我們肯定不會收。再說你又不是第一天認識我們,你見我們收過人家的東西或者錢嗎?”

    小兩口堅決不收。

    吳老板沒辦法,隻能把東西放到腳邊,坐下來跟匯報工作似的,說起他和王老板今後的打算。

    市裏和開發區想把工業產值搞上去,見中遠船廠對船塢感興趣,領導們天天做他和王老板的思想工作,動員他們要麽上龍門吊等大型設備,要麽把船塢租給中遠船廠修造大型船舶。

    甚至打算幫他們拉投資,找有實力的大企業入股。

    他倆不想跟國營企業合夥做生意,也不想再舉債上大型設備,可在開發區經營又不能不聽上級領導的,不然再遇上外輪大修這種業務,市領導和開發區領導肯定不會像這次這麽幫忙。

    “這麽說你們打算把船塢租給中遠?”

    “租一大半給他們,他們把裏麵分隔成兩個小船塢,修造三萬噸以下的貨輪。外麵還是我們的,我們要用外麵的船塢修船。”

    “有業務嗎?”

    “有,”吳老板感慨地說:“以前沒修過大船,人家不敢找我們修。現在七萬多噸的外輪都修了,陵大汽渡和陵崇汽渡公司覺得我們有這個實力,已經談差不多了,打算來我們這兒大修保養渡輪。”

    差點忘了陵海有兩個汽渡,有十幾艘渡輪。

    渡輪運輸的既有貨車也有客車,客運安全比什麽都重要,對於每隔多長時間進塢大修有硬性要求的。事實上貨輪一樣有這方麵的要求,不然船檢那一關過不去。

    韓渝反應過來,舉一反三地笑道:“航道局雖然有船廠,我們陵海的消拖兩用船都是在航道船廠建造的,可航道船廠遠在漢武,你和王總可以找找濱江航道段的領導,問問他們的工程船能不能來你們這兒大修。”

    “還真是,我和老王明天去問問。”

    “海運行業受國際經濟影響很大,船舶修造行業又受國際國內海運行情影響,紅火的時候修造不過來,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幾年都沒訂單沒業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