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小組隔壁的活動房現在是工程部。

    吳老板船廠的元老、韓渝的老朋友周工被委以重任,成為外輪大修工程的總工程師。長餘船舶修造廠的李工、中遠濱江造船廠的劉工和兩位緊急從東海聘請的老工程師都加入了工程部。

    他們召集兩個船廠的班組長和從東海請來的三位老師傅,按照新加坡船長提交的大修計劃和船舶圖紙,一項一項的研究製定維修計劃,根據維修計劃確定需要哪些設備以及多少人員。

    每項維修計劃確定下來,都要提交剛成立的安全生產組審核。

    韓渝既是塢修領導小組的副組長,也兼安全生產組的組長,要根據工程部提交的維修計劃製定安全生產和消防預案。

    電力怎麽解決?

    通風怎麽解決?

    消防管路如何鋪設?

    要不要搭建腳手架?

    腳手架下麵要不要支安全網?

    安排誰現場監督?

    必須趕緊把安全和消防措施落實到位,把責任落實到人,再把研究確定的現場安全員和消防監督員名單連同工程部提交的施工人員名單,一起提交給現場辦公的邊檢站警官審核。

    畢竟維修的是外輪,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私自上船或搭靠。

    工程部隔壁的活動房成了業務部兼財務部。

    維修外輪是一項係統工程,跟造船一樣需要其他廠家和施工隊伍協助,就是江南造船廠那樣的大型船舶建造企業,也不可能做到什麽零配件都自己加工,什麽活兒都是自己人幹。

    王老板忙著聯係協作廠家和施工隊伍,專門負責發包工程。

    而發包多少工程,要花多少錢,直接關係著工程利潤,長生船務管理公司是外輪塢修工程的“總承包”,沈如蘭親自坐鎮業務部,跟王老板一起同外協單位討價還價,簽約合同,並入財務支付預付款。

    王老板主要負責采購和後勤保障,也是忙得焦頭爛額。

    ……

    當王文宏、周慧新、馬新民、孫家文和市局政治處董主任,陪同省廳政治部劉副主任和省廳警衛處吳副處長趕到船塢時,船塢裏的水已經被抽幹了。

    韓渝正頭戴安全帽、腳穿雨靴,身穿髒兮兮的工作服,跟周工等工程技術人員一起在塢室裏指揮施工人員安裝塢墩。

    船塢西北角建有一個小閘門,閘門的結構跟水利船閘差不多,閘門外麵有緩坡,把閘門的條石全部吊上,就是一條通往塢室的施工道路。

    運輸塢墩的卡車可以沿著緩坡、通過小閘門一直開到船塢裏,汽車吊、裝載機等工程車輛同樣如此。

    站在岸上往塢室裏俯瞰,隻見整個船塢像個大型工地的基礎,技術人員和施工人員在塢底隻有一點點大。

    有人在研究圖紙,有人正跟建造工地的技術人員一樣操作儀器設備,不知道是不是在測量水平還是標高。

    一個個塢墩在韓渝等人指揮下用吊車吊裝到指定位置。

    甚至能清楚的看到下麵有好幾台木工機械,木材也是一車接著一車往塢室裏運,十幾個木匠有的去量塢墩,有的操作木工機械,不知道在現場加工什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