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開發區黨工委委員兼陵海港工程項目指揮部的成員,韓渝也有分管的工程。

    天氣越來越熱,馬上進入汛期,韓渝覺得有必要來長餘船舶修造廠和陵海船舶修造廠共同投資的船塢工地來看看。

    等建成投入使用,這絕對是全濱江最大的船塢!

    長餘船舶修造廠的王老板和白龍港船廠的吳老板把全部身家砸進去了都不夠,又在開發區管委會協調下跟銀行貸了八百多萬。

    這裏原來是一個南北走向的汊港,南北長約三百七十米,東西寬約九十米,以前曾是漁船和一些小船的天然避風港。

    後來長餘船舶修造廠的王老板承包西側江灘,在此修造內河貨船,從最開始修造十幾二十噸的水泥船,漸漸發展到修造一千噸以下的鐵船。

    白龍港船廠的吳老板早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開發區管委會成立之後他就把汊港東側江灘承包下來了。

    市裏決定發展港口經濟,打算開展海輪尤其外輪維修業務,就動員他們兩家強強聯合,共同出資把汊港改造為船塢。

    說白了就是在汊港南端建一道閘,把汊港裏的淤泥清理掉,同時拓寬加深,再用鋼筋混凝土澆築,相當於建半個超級大的船閘!

    雖然是因地製宜建設的,但這個基建工程依然很大。

    兩位老板剛開始不太敢投資,畢竟投資大風險也大,後來管委會調整規劃,把汊港規劃為船塢兼散貨碼頭。

    合上閘、抽幹裏麵的水,就是一個超級大的船塢,可以在裏麵修造十萬噸級的貨輪!

    放滿水、打開閘門,就變成一個大碼頭,可在拖輪協助下靠泊兩艘三萬噸級的貨輪,在閘室東西兩側碼頭同時裝卸貨物。

    中遠船廠也看中了這個風水寶地,先後來考察過三次。

    王老板和吳老板不敢再猶豫,下決心上這個船塢兼碼頭項目,甚至重新注冊了一家長龍碼頭股份有限公司,前四廠派出所長老丁被聘任為新公司的副總,一直在這兒負責基建工程。

    淤泥吹填到東西兩側的江灘需要沉澱,而沉澱需要時間。

    兩位老板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所以讓航道工程局把抽出的淤泥全部用運泥船運走,兩側江灘全用其它地方拉來的土回填。

    汊港南端的壩打的老高,把江水隔在外麵。

    兩百多個工人和幾十台工程車輛在汊港周圍緊張忙碌,閘室基本上已經成型了,巨大的閘門也正在施工,按照現在的工程進度,再有兩個月就能挖掉外麵的大壩。

    韓渝繞著巨大的閘室轉了一圈,回到大壩上看看江麵,又忍不住踩踩腳下的泥土。

    老丁不解地問:“鹹魚,怎麽了?”

    “這壩太矮。”

    “等閘門建好就把它挖掉,現在能擋住水就行,打那麽高有什麽用。”

    “壩頂距江麵不到三米,壩體也不夠結實,萬一刮台風下暴雨,長江潮位暴漲,這道泥壩頂得住嗎?”韓渝回頭看著身後,憂心忡忡地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壩垮了,這損失該有多大!”

    搞工程建設真是花錢如流水。

    老丁猶豫了一下,笑道:“閘門再有兩個月就能投入使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