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完險情,要向交管中心匯報情況。

    韓渝三人把“平板駁船”拖到沿江派出所躉船東側,用001上的纜繩把它係在防撞樁上,然後冒雨登船檢查。

    借助001的探照燈和手電,仔仔細細檢查了一番,檢查結果讓三人都驚呆了。

    王隊長不敢相信所看到的一切,回到001上取卷尺來量。

    量完尺寸之後又冒著傾盆大雨用鐵錘敲絞盤上的鏽,直到看清楚絞盤上刻的字才意猶未盡地回到躉船上。

    港巡三大隊的大隊長金衛國人在熟州的一個碼頭,心卻在白龍港,舉著甚高頻電台的通話器急切地問:“鹹魚,那是條什麽船,到底什麽情況?”

    韓渝全身也濕透了,趕緊用毛巾擦了擦,拿起筆一邊記錄剛才量的尺寸,一邊笑道:“金大,說出來你一定不敢相信,我也不知道這是一條什麽船,說是躉船它沒上層建築,說是駁船看著又像躉船,跟現在建造的浮碼頭又不太一樣,它就是一條老古董。”

    “有多老?”

    “從絞盤上刻的字看,它是1914在東海建造的。不隻是錨鏈絞盤看著很老,船身的建造工藝也很老。不是焊接的,整條船的鋼架結構全是用鉚釘鉚的。”

    “1914年的船!”

    “是啊,到現在已經八十年了。”

    如果一個人開著一條船,大半夜在江上遇到這樣的古董船,並且古董船上又沒人,肯定會嚇壞的。

    金衛國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抬頭看看同樣驚愕的湯局長和韓向檸,追問道:“有沒有船名船號?”

    “沒有。”

    頭上的雨水沒擦幹淨,正在往下滴。

    韓渝拿起毛巾擦了擦,看著剛記錄的數據,笑道:“長約96.5米、寬9米、型深大概2.4米,總重估計有六百噸,船體分為兩層,甲板下的船艙被重物壓的很實,應該是用石塊配載的。

    船頭船尾各有兩個用來固定錨鏈的絞盤和四個錨柱,看上去保養的不是很好。雖然曆經八十年,但兩個錨盤用勁兒依然能轉動。錨鏈斷了,自然看不到船錨。從斷口上看,應該剛斷不久。”

    韓向檸頭一次遇上這樣的事,喃喃地說:“這麽說是個水上平台。”

    “也可能是哪個碼頭的平板躉船。”

    “我們濱江水域沒這麽老的躉船。”

    “可能是從上遊漂過來的。”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湯局長沒想到鹹魚居然救援了一條老古董,好奇地問:“鹹魚,船況怎麽樣?”

    “鏽的厲害,鏽跡斑斑。但它都已經八十年了,能用這麽長時間,可見當年的工藝和鋼材質量還是不錯的。”

    “這樣的老古董估計沒人會來找,台風再過幾個小時就進入我們管轄的水域,你趕緊想辦法把它固定好,防止再走錨失控。”

    “明白,我正在處置。”

    正如湯局長所說,就算這條老古董所屬的單位知道它在沿江派出所,人家也會裝作不知道。

    畢竟它太老太舊太不值錢了,並且是因為沒錨泊好失控的。

    如果找過來不但要承擔救援的費用,甚至會被港監罰款。交完救援費用和罰款還要找拖輪把它拖回去,拖船也要花錢,怎麽算怎麽不劃算。

    韓渝對這條老古董倒是很感興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