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局夜裏休息的很晚,今天正好休息,本打算多睡會兒。結果事與願違,睡得正香,竟被愛人給叫醒了。

    “怎麽了,什麽事?”

    “我們濱江上人民日報了,你看看,二版頭條!”

    馮局接過報紙,覺得跟以前看的不一樣,揉著眼睛問:“這報紙哪兒來的。”

    他愛人急切地說:“劉主任送來的,趕緊起來,劉主任在外麵等你。”

    “老劉來了?”

    “馮局,我一看到報紙就直接過來了。”劉主任站在客廳裏,捂著電話喊道:“我正在給小陳打電話,小陳說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也在播!”

    “播什麽,什麽事這麽急?”

    “江上的事,非法捕撈鰻魚苗的事。”

    劉主任知道局長沒睡醒,想想又強調道:“人民日報改版了,今天改版的,第一天改版濱江就上了二版頭條。”

    馮局猛然想起夜裏在碼頭見過的那個王記者,不敢相信他的稿能被人民日報采用,而且上了二版頭條。

    打開報紙一看,赫然發現真是。

    大標題是《長江下遊鰻魚遭劫》,副標題比較保守,是“數百條船狂撈濫捕,濱江市正全力整頓”。

    至於內容,在江上有多少船和人非法捕撈鰻魚苗這一問題上也比較保守,可能人民日報的編輯搞不清楚情況,不敢按王記者的原稿刊登,但指出的問題很尖銳。

    讓馮局更震驚的是,新聞下麵配發人民日報記者夜裏電話采訪農業部有關部門負責人的談話。

    有漁政局副局長的,有漁政處處長的,有農業部水產局局長的……

    “馮局,要不要開收音機聽廣播?”

    “打開吧。”

    “好的。”

    “……由於氣候偏暖,今年鰻魚苗洄遊長江的時間提前,在東廣、建福等地走私分子的哄抬下,一條縫衣針大小的鰻魚苗,收購價高達三元以上。強烈的發財欲驅使著浙海、徽安以及江南沿江地區的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在寬闊的江麵上安營紮寨,日夜狂撈濫捕!”

    “特別嚴重的是,在地方保護主義的掩護下,沿江不少毫無捕撈經驗的農民,駕駛著各種無證無照,又無任何安全措施的船舶,加入了這個行列。”

    “一些鄉鎮企業置正常生產於不顧,雇傭人員購置漁網,有組織、有計劃地從事鰻魚苗的捕撈和走私活動。濱江縣五接鄉石子加工廠高價租用了徽安丘霍縣十三條運輸船,廠領導親自上船指揮,並組織專人販苗。”

    “由於沿江地區部分縣市少數基層幹部帶頭捕撈走私鰻魚苗,給查禁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收音機裏播放的內容跟人民日報二版頭條一樣,署名記者果然也是王祥廣。

    唯一不同的是農業部有關負責人的電話采訪,播放的是原聲,不是播音員念的稿。

    馮局沒想到王記者居然能上達天聽,趕緊穿好衣服走進客廳,從愛人手中接過擠好牙膏的牙刷,打開水龍頭苦笑道:“市領導一定覺得很冤,沿江那邊多縣市,為什麽不提別人,偏偏要提濱江。”

    濱江水域一樣是姑州的熟州、章家港和大倉水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