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看了下本章說,發現有書友提出幾個疑點,在此解釋一下:

    第一個是印度海員把外匯券兌換成美元,國家有沒有賠的問題。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我國各個時期的外匯管理製度。

    早在抗戰時期,中國進口武器彈藥,包括雇用陳納德的飛虎隊都是需要給外匯的。

    當時能出口的東西很少,主要是稀有礦產,所以海外華人華僑(主要是東南亞)的匯款,也就是僑匯,成了外匯的主要來源。

    新中國成立之後,僑匯依然是外匯的重要來源之一。

    比如抗美援朝,香港的愛國商人幫著突破封鎖,采購急需緊缺的各種物資,幫了很大忙,但買東西是需要外匯的。

    再到改革開放,為了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引進國外的先進設備、技術,更需要寶貴的外匯。

    當年曾想引進法國的幻影,都看得差不多了,最後為什麽沒引進,就是因為沒錢,沒那麽多外匯。

    當時我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沒什麽競爭力,出口創匯不多,外匯儲備很少,所以要加強外匯管理。

    外國人和歸僑兌換外匯券,是國家為了方便他們在中國生活,是讓他們用來購買各種生活日用品的,沒花完的一部分可以兌換成美元帶走。

    具體到鹹魚參與偵辦的這個案子,印度海員並沒有用美元從國家的相關金融機構兌換外匯券,他們從嫌疑人手裏兌換到的外匯券,是三個嫌疑人用人民幣兌換的,並且那些外匯券是本應該在國內消費掉的。

    而且,他們是高於官方匯率從嫌疑人手裏換的外匯券,再以官方匯率兌換走,帶走了遠超外匯券價值的美元。

    換句話說,他們賺取的那部分美元和嫌疑人套走的美元都是國家的外匯儲備!

    有書友可能會疑問,既然外匯券是按官方匯率兌換來的,我用官方匯率兌換走,從大帳上算國家哪裏虧?

    這又涉及到外匯管理了,我們中國不允許外幣自由兌換,直到現在依然如此,每個人每年隻有幾萬美元的額度。

    如果這個口子一鬆,往大處說會影響國家的金融穩定,往小處說會讓那些想轉移資產的人更方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