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蘇河聽著教育部尚書王林江的匯報。

    他知道王林江舉極端的例子,表明現在的科舉漏洞很多,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

    但皇帝蘇河聽到世家門閥,他心裏依舊感到忿怒。

    世家門閥對於皇權的威脅,那是比農民起義還嚴重。

    朝廷隻要不把農民逼到不得不反的地步,農民起義很難發生。

    但隨著世家門閥的壯大,他們架空皇權的事情,必然會發生。

    世家門閥勢力最強的時期,那就是曹魏出台九品中正製。

    正是這種門閥製度,養出了司馬家這個龐然大物。

    司馬師可以指使手下,當街弑殺皇帝。

    晉朝的皇帝,基本上就是世家門閥的傀儡。

    皇帝蘇河相信有科舉製度的存在,帝國在怎麽門閥化,那也不會落地和曹魏一個下場。

    但世家門閥必然會侵蝕皇權。

    帝國今後的朝堂上,也會被某些世家門閥壟斷。

    皇帝蘇河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發生,哪怕是隻有一絲可能。

    他語氣堅定的說道:“朕聽到王愛卿的說法,確實感到科舉製度有一些漏洞,不利於帝國穩定的發展。

    王愛卿的奏疏裏,對於科舉移民相關改革,很是有必要。

    但今年的會試名額已經發放,不適合在科舉之前,撤銷會試的名額。

    從明年開始,將會嚴禁科舉移民。

    所有科舉考生,必須在貫籍地考科舉,杜絕科舉移民。

    沒有能力從鄉試中脫穎而出,必然不是人才。

    王愛卿這份奏疏,主要講述科舉的不公和科舉移民的危害。

    王愛卿對於科舉改革,應該有全盤的計劃。

    科舉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朕不得不慎重。”

    教育部尚書王林江立刻鞠躬行禮,激動的說道:“陛下認可臣的科舉改革,臣必將肝腦塗地,完善科舉改革的內容。

    一些細節,還需要教育部的同僚一起探討。

    臣現在說一下科舉改革的大概方略。

    最為重大的改革,那就是盡量維持科舉的公平。

    每個行省每年拿出一個進士名額,如果一個省沒有任何一個人登榜,這個行省的第一名自動成為進士。

    哪怕是這名考生落榜,他也會登上進士榜的末榜。

    至於真正的就是榜單,按照他們的排名排列。

    這樣才能展示出帝國科舉的科舉公平,讓廣大士子信服。

    臣建議末榜人數不占用總的進士名額。

    這樣一來,其他地方的士子沒有受到利益影響,也就不會出現地獄之間的仇視。

    帝國各個地方的情況,富裕的地方進士擠破頭要去,每一個名額都需要爭搶。

    貧困的地方,名額經常空閑,還需要從其他地方協調。

    哪怕是每年多出幾位進士,那也沒有多大影響。

    帝國的都察院又非常活躍,不會造成冗官的情況。

    這些末榜考生的任職地方,都類似波斯這種沒有多少官員願意去的偏遠地區。”

    太子蘇蜀聽到王林江尚書這麽說,他差點笑了出來,連忙控製自己的表情。

    報紙上進行過追蹤報道,一屆一百多名進士,任期五年之後,調查他們的情況。

    十一人無法適應官場的約束,選擇辭官不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