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黃金城,趙王蘇熊高坐在點將台。

    他看著下方趙軍扛起軍旗,背著火冒槍,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點將台,順著黃金城的東門前往戰場。

    忙碌的秋收已經結束,趙國又進入了豐收的時刻。

    肥沃的黑土地,哪怕是田中雜草種子還沒清理幹淨,田裏還有些樹根和小石子。

    但種植玉米和土豆這種較為皮實的作物,產量依舊讓人心花怒放。

    農時耽擱不得,不在天晴時收好田中的作物,進入秋季降雨期,田裏的作物將會被雨澆,很快就會發芽爛掉。

    趙軍負責收割國營土地的同時,他們還要幫助國內的老弱病殘收割作物。

    趙國作為典型的農耕文明,不會在糧食收割之前,發動戰爭。

    趙國已經掌握戰爭的主動權,他不主動發動戰爭。

    土著不會主動對趙國發起進攻,他們已經被打怕了,知道打不過。

    英吉利殖民地與趙國之間隔著數量繁多的土著部落。

    英吉利人的目的就是借助土著消耗趙國的實力,他們絕不會選擇主動進攻。

    大華帝國海軍在歐洲揚威,閩國又表現出強大的實力,逼迫歐洲各國放下間隙,共同對抗。

    英吉利人忌憚趙國,又不敢真的惹怒趙國。

    趙王蘇熊還要感謝大華帝國皇帝蘇河與閩王張瑜亮。

    沒有這兩位的表現,趙國可能早就陷入到戰火之中,不可能準備的這麽充分。

    趙王蘇熊看著點將台下,絕大部分軍隊都已經閱完兵,隻剩下最後的王牌騎兵。

    他也立刻換上鎧甲,騎著從帝國引進的精良戰馬,拿起細長的騎兵火槍。

    趙王蘇熊騎著馬,直接來到騎兵的陣前,他帶領騎兵一起走過點將台。

    在遠處的街道上,站著一排排趙國的民眾。

    他們看到趙軍東征,高呼著勝利二字為軍隊送行。

    趙王蘇熊帶領最後一支騎兵離開黃金城。

    世子蘇敬鴻監國,處理趙國的日常事務。

    趙王蘇熊看著旁邊跟隨的馬車。

    這個馬車很不一般,上麵有一台十分貴重的無線電報機。

    正是因為有無線電報機,他才放心世子蘇敬鴻監國。

    帝國的很多商人,他們攜帶無線電報機,遊走在趙國的各大港口。

    趙國最突出的一點,那就是非常富有。

    生意破產或是貪圖黃金的商人有很多。

    哪怕是帝國明令禁止,不許販賣電報機。

    但一紙禁令擋不住商人的貪婪。

    趙王蘇熊舍得花高價購買,電報機總體數量偏少,但趙國的重要人員,都有一台電報機。

    他哪怕是在前線,那也能隨時掌控趙國的局勢。

    這才是趙王蘇熊一絲猶豫都沒有,直接帶兵東征的原因。

    他立刻發了一封電報出去。

    【趙王蘇熊:我已經正式東征。

    這次戰爭,將會為趙國打下基礎,至少贏來三十年的安穩。】

    【魏王蘇虎:大哥認真打好這一仗,老弟我會給大哥提供必要的幫助。】

    【曹王李大壯:願趙王旗開得勝。】

    【祁王蘇山:願趙王旗開得勝。】

    趙王蘇熊看著接收到的電報,隻有弟弟蘇虎是真心盼著他打勝仗。

    他贈送給弟弟的艦隊,也會在合適的時期,掛上趙國的旗幟,襲擊英吉利人薄弱的地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