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黃金城,趙王蘇熊正在忙碌戰前的準備。

    趙國現今已經做好全麵準備,不隻要一舉解決占據廣袤土地的土著部落,還要趁機解決一直扶持土著與趙國對抗的英吉利人。

    趙王蘇熊正在審查趙國境內道路的修建與內河小木船的建造。

    裝備大量火器的軍隊出征,勝負的關鍵點,那就是後勤是否順暢?

    後勤暢通無阻,憑借武器的代差,無論是土著部落還是英吉利人,都無法抵擋趙軍的公式。

    一旦後勤運輸不順暢,打土著部落會困難一些,但打英吉利人經營許久的殖民地,會付出很多額外的傷亡。

    趙國行軍的路線,主要依托聯通五大湖的河道。

    隻有內河水運的承載量,才能作為物資運輸的主要路線。

    內河載重噸位多的木殼明輪船,它將是最佳的選擇。

    從趙國的工業城把大量貨物運達內河港口,這就需要修建平整的水泥路,讓馬車可以安穩走在上麵。

    趙王蘇熊隻等道路通順之後,他就將在秋收之後發起全麵進攻。

    趙國作為一個人口達到上百萬的國家,必須要優先保障秋收順利。

    百姓們有足夠的口糧不挨餓,後方才不會出現動亂,為前方提供源源不斷的支持。

    趙國世子蘇敬鴻拿著一份電報,臉色有些陰沉的走到王宮之中。

    趙王蘇熊看到世子陰沉的臉色,他立刻訓斥道:“我和你說過多少次,每逢大事要鎮定。

    哪怕遇到天大的事,也不能顯露於色。

    這會讓其他人認為你沒有城府,非常的好忽悠。”

    蘇敬鴻露出難過的表情,他把這封電報恭敬的地給父王。

    “父王,你看上麵的內容。

    本來我們不在意的開拓團,前段時間還有幾個開拓團選擇投靠我們。

    這種廉價的炮灰,被我們派往前線調查,他們還非常高興。

    沒想到我們看不上的開拓團,竟然在我國北方掌控了一省之地,被宗主國的皇帝封為燕國公。

    燕國的勢力太小,對於趙國來說,隻需要出動黃金城巡防軍,就能拿下這個落小的燕國。

    但大華皇帝蘇河在我們即將舉行國戰的緊要關頭,做出這個安排。

    這是否意味著大華帝國對於我國接下來的戰爭,有著不一樣的想法。

    他們為了限製我國的力量,選擇牽製我們,暗中幫助土著和英吉利。”

    趙王蘇熊很快看完電報,他搖了搖頭,蘇敬鴻的猜測,完全是無稽之談。

    他耐心地教導道:“父王教導多次,但你看問題的角度還是有些偏差。

    我之前教導過你,看問題要抓住利益走向和主要矛盾。

    帝國想要阻攔我們進攻土著部落和英吉利人,他有上百種方法。

    沒必要選擇這樣的方法,完全是吃力不討好。

    父王已經下定決心東征,隻憑借燕國這個彈丸小國,真的能阻止我國東征嗎?”

    蘇敬鴻聽到父王這樣說,他立刻搖頭道:“我已經查看情報部門收集到的資料。

    燕國算上土著俘虜,人口也沒有達到十萬人。

    哪怕他們全民皆兵,不留任何人種植糧食。

    這也隻是十萬烏合之眾,給兒臣三萬人,立刻就能平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