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知府蘇蜀站在工業區大門前,他看著不斷有商品從工業區裏麵運出來。

    工業區裏麵的產品,主要分為三大類。

    最重要的品類,是各種電驅動的機器。

    以電動機為動力源的紡紗機、織布機、碾米機等機器,隨著工業區的建立,有了穩定電力供應。

    工業區使用新機器生產各種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這是因為電動機器效率高,可操作性遠超蒸汽機。

    蒸汽機采用天軸聯接皮帶,帶動工廠機器的運轉。

    在蒸汽機鍋爐沒有熄火之前,蒸汽機徹底停下來。

    機器出現問題,想要讓它停止運轉,這需要冒著一定風險。

    電動機器卻隻需要按下一個按鈕。

    最重要的一點,使用蒸汽機的成本要遠遠超過電力的成本。

    發電場采用效率更高的蒸汽輪機發電,發電廠使用的煤炭,是直接從原產地大批量采購。

    如果是水力發電廠,發電的成本會比火力發電廠更便宜。

    工廠卻使用效率很低的鍋爐,他們以市價購買煤炭。

    這樣一來煤炭的綜合成本,要超過用電成本很多。

    隻是這個差價,不算兩種機器效率的差別,也不考慮免稅問題。

    他就能讓商人用十年時間,賺回開工廠的成本。

    商人們最會算賬,他們發現工業區的好處,就開始爭搶工業區的規模。

    工業區的第二類商品,也是銷售規模最大的商品,就是由這群商人提供。

    囊括了衣食住行各個方麵,品類非常齊全。

    他們以低廉的價格,衝擊著市場的同類商品,讓沒有進入工業區的商人們後悔不已。

    大部分的利益都被兩個商會吃下,它們是南洋商會和京城商會。

    南洋商會是由於妻子李曦月的關係,蘇蜀的嶽父是南洋商會會長李宮。

    他抓住表現的機會,必然會全力支持蘇蜀的事業。

    京城商會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他們反應的動作慢一些,但卻占據了大半的工廠。

    工業區最重要的商品,他們全部是蘇蜀邀請的帝國權貴。

    蘇蜀給方案給技術,扶持這些權貴,他們共同進步。

    這類商品主要是新奇的電器,例如電風扇、電熱水壺、電冰箱、唱片機與電話機。

    蘇蜀在工業區裏,也有著以他個人名義創辦的工廠,那就是專門生產無線電報機的工廠。

    這個工廠由李曦月負責管理,他沒有關注工廠的情況。

    還有一部分勳貴不想冒險,例如患有重病袁國公蘇鷹。

    蘇蜀給他們安排的工廠,就是生產各種電器元件。

    銅導線、鋁導線、電阻、電容、電感這些小東西,看似技術不高,售價也極低。

    但這種電器元件出貨量極大,每月都有可觀的利益。

    師爺周百信一臉惆悵從工業區中走出來。

    蘇蜀連忙問道:“工業區產值是否造假,調查清楚了嗎?

    這隻是一千多畝的土地,不到百家工廠的數量。

    一個月創收八十萬兩銀幣,這太驚人了。

    本府之前預計,有三十萬兩銀幣,那就是取得開門紅。”

    蘇蜀自己考察工業區情況的同時,他讓師爺周百信在暗中調查,工業區是否造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