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3年(公元1646年),八月二十五日。

    天上豔陽高照,海麵上微風徐徐。

    這是適合出征的日子。

    開羅港的海麵上,排列著整齊的軍艦。

    有兩支艦隊涇渭分明,看上去差異極大。

    這是大華帝國第二艦隊第三鐵甲艦分艦隊,三艘鐵甲巡洋艦、十二艘鐵甲驅逐艦組成核心的鐵甲艦隊。

    還有閩國海軍五艘風帆戰列艦與二十六艘風帆巡洋艦為核心組成的傳統風帆艦隊。

    鐵甲艦黑煙滾滾,鍋爐燒得很旺,蒸汽機在高速運轉,隨時準備起程。

    風帆戰艦升起船錨,水手已經準備拉起船帆。

    兩支海軍隨時準備出發,前往北方的希臘,搶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地中海沿岸的重要領土。

    閩王張瑜亮身前立著大話筒,碼頭前方的大喇叭,可以保證他的聲音傳遞到海軍之中。

    “寡人要感謝大華帝國海軍辛苦前來幫助我們。

    有大華帝國海軍的軍艦為我們護航,我相信海軍們的勇士們,這次作戰一定能取得成功。

    希臘地區對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來說十分重要。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腹地距離希臘極近。

    我軍占領希臘,就能直搗黃龍,徹底解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各位將士們,寡人等著你們勝利歸來,為你們親自授勳。

    我宣布北伐戰役,正式開啟。”

    閩國海軍總督杜大勇聽到閩王張瑜亮的命令,他下令道:“鳴笛,出征!”

    嗚!嗚!嗚!

    清脆又宏亮的氣笛聲響起,閩國海軍的風帆戰艦,紛紛揚帆起航。

    閩國海軍在旗艦青龍號的引領下,排成一列向北方而去。

    李平浪提督看到閩國海軍行動,他們也鳴起汽笛,跟在閩國海軍側翼。

    祁連山號艦長施琅走到李平浪身邊。

    他這艘軍艦是艦隊的旗艦,不能太自由的指揮軍艦,但卻可以最先了解到艦隊的目標。

    “李提督,這場海戰我軍是否參與。”

    李平浪語氣堅定地說道:“這場海戰,我軍必須要參與。

    我們千辛萬苦,從閩國手中搶下愛琴海諸島。

    必須要讓閩國海軍,認識到他們這麽做很值得。

    但我軍不用衝鋒陷陣,隻需要在後方進行火力支援。”

    施琅開心的說道:“這樣做很好,我軍這樣就不會出現傷亡。

    隻需要耗費一些彈藥,就能拿到我們想要的利益。”

    施琅了解到具體戰術,他神色輕鬆,聊著閩國海軍的情況。

    “閩國海軍艦名采用青龍、玄武、共工這些神話名稱命名。

    他們海軍艦名怎麽這麽奇怪?”

    顧忠煌參謀長聽到施琅的問題,他簡單解釋道:“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我與閩國海軍將領討論過。

    他們采用這種命名,就是為了記住華夏文化,不忘根本。

    神話已經融入血脈與文化傳承之中,是非常好的載體。

    這些新建國的國家,他們的曆史才幾年時間,肯定無法用名人命名。

    例如用閩王張瑜亮命名,這艘軍艦一旦遇到危機時刻,海軍將領根本無法輕易舍棄。

    畢竟閩王張瑜亮號被敵軍擊沉,這種新聞出來,負責指揮的海軍將領前途就完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