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右侍郎褚盛氣勢十足,他看著坐在對麵的俄國沙皇特使卡爾·諾維科夫,語氣不容置疑的說道:

    “想要大華帝國與俄國結束戰爭狀態,兩國重新恢複和平。

    俄國必須要滿足大華帝國的幾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俄國割讓烏拉爾山脈和烏拉爾河以東地區。

    承認大華帝國在這片地區的霸權。

    第二個條件,俄國賠償大華帝國戰爭賠款五百萬兩銀幣。

    第三個條件,俄國對大華帝國開放通商口岸,允許大華帝國的商人前往俄國自由做生意。”

    禮部右侍郎褚盛提出大華帝國三大核心要求,割地、賠款、通商。

    這三大核心要求,是褚盛與皇帝蘇河討論之後,又與禮部其他官員協商,確定的三大基本要求。

    割地是最基本的要求,烏拉爾山與烏拉爾河以東地區,已經被大華皇家陸軍占領。

    大華帝國不可能把戰士用生命奪下來的土地,重新還給俄國。

    賠款是俄國想要停戰,必須達成的條件。

    這次戰爭的時間較短,隻打了四個月左右。

    這場戰爭的花費,大概在四百萬兩銀幣左右。

    這筆軍費不可能由大華帝國自己承擔,俄國既然戰敗,那就必須賠償軍費。

    褚盛更想多要一些銀幣,一千萬兩銀幣是更好的選擇。

    但他要考慮俄國承受的能力。

    他與禮部眾多官員推測,俄國能承受的極限賠款,也就是五百萬兩銀幣左右。

    他們索要更多的賠款,德國根本無法承擔,很可能就會破罐子破摔,不再想談判解決這場戰爭。

    至於通商,這主要是想獲得工業原料的產地與工業產品的傾銷地。

    大華帝國發展速度快,軍隊實力強大,他們都有一個最穩固的依靠,那就是大華帝國不斷增長的工業實力。

    工業大發展,帶來極大好處的同時,也會有一些副作用。

    最大的副作用有兩種,消耗大量的物資製造工業品,每天都會消耗海量的工業原料。

    工廠製造出工業產品,就是為了讓人購買。

    這就需要龐大的原料供應地與產品傾銷地。

    大華帝國的工業產品,在前兩年還能出口藩屬國。

    現在藩屬國已經有了初步的工業體係,運用關稅等手段,阻攔其他地方的產品進入國內。

    大華帝國多出來的產品,必須要有地方能消化。

    要不然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很多工廠因為生產過剩與債務問題倒閉,大量的工人失業。

    俄國比較窮,但那裏物產豐富,人口也較多。

    一旦打開俄國的市場,必然能解決大華帝國現在遇到的危機。

    沙皇特使卡爾·諾維科夫聽到大華帝國禮部右侍郎褚盛的條件。

    他臉上的汗水不斷滴落,這個條件太過苛刻。

    卡爾·諾維科夫心裏非常明白,哪怕是沙皇因為壓力太重,答應大華帝國這個條件。

    等到他回到俄國,利益受損的貴族與忿怒的百姓,一定會把它撕碎。

    更何況新任沙皇為了逃避責任,必然會把所有過錯,全部扔到他的頭上。

    卡爾·諾維科夫更知道他是為了羅曼諾夫家族背黑鍋。

    他隻要安穩的背下這個黑鍋,沙皇必然會優待諾維科夫家族的後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