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蘇河聽完玄武衛指揮使蘇長勝的匯報。

    他神色如常道:“這些文官近期的動向,朕已經知道。

    玄武衛繼續盯著這些文官,密切匯報他們的動向。”

    蘇長勝領命告退。

    他回到玄武衛,組織玄武衛的密探,緊盯著這些文官的動向。

    皇帝蘇河看著玄武衛調查的情況。

    大部分文官的密談,玄武衛的密探都能調查清楚。

    除了幾個人極為謹慎的文官,他們在密室中談論,這種情況密探很難接近。

    這些官員,也是玄武衛密探,重點關注的官員。

    這些文官對於儲君的上心程度,比他這個皇帝還高。

    朝堂上這些官員,很多都是利益熏心之輩。

    看到有擁立儲君的功績,他們一擁而上。

    皇帝蘇河,對於這種情況看得很開。

    他在建國的路上,見識到太多的投機者。

    這些人能用,卻不能重用。

    他們嘴上說著家國大義,私底下完全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

    朝臣之中,魏時鳴看得比較明白。

    馮三秋更清楚軍方的定位,活得更加通透。

    大都督府交給他手中,這是正確的選擇。

    皇帝蘇河經過這麽長時間的考慮,他已經想好大華帝國儲君的選拔機製。

    他準備趁這個機會,正式頒布大華帝國立儲的相關製度。

    ………………………………

    八月的最後一場大朝會,在皇極殿院內即將開場。

    炎炎烈日照耀下,皇帝蘇河從乾清宮趕往皇極殿。

    文武百官乘坐馬車或是汽車,有序進入紫禁城,他們互相打招呼,準備上朝。

    很多文官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有些人臉色不太好,仿佛踏上刑場的犯人。

    坤寧宮,皇後王文君派遣心腹老太監,前往皇極殿角落偷聽,了解大朝會的動向。

    其他事情,皇後王文君不會關注。

    立儲這件事,關係她和兒子的切身利益,必須要第一時間了解相關情況。

    哪些大臣支持她所生的皇子,這個也要了解清楚。

    她要知道外朝,哪些官員屬於自己人。

    德妃李慧欣看到皇後王文君的動向。

    她也派遣心腹,前往皇極殿附近,了解大朝會的情況。

    大華帝國還沒有確定儲君人選。

    她的兒子並非嫡長子,但也有希望成為太子。

    如果沒有機會,她肯定讓兒子蟄伏起來。

    今後成為一個富貴王爺,安穩的過完一生。

    如果真的有機會,她必須全力扶持兒子上位,不拚搏一場,真不會甘心。

    仁妃那仁看著皇後王文君和德妃李慧欣的動作。

    她摸著兒子蘇猛的腦袋,長歎一聲。

    蘇蒙哪怕是再出彩,他因為自身血脈的原因,與儲君無緣。

    仁妃隻希望,他兒子蘇蒙能安穩度過這一生。

    淑妃曲清漪了解到後宮的動向。

    她看著懷中熟睡的兒子,咬了咬銀牙,吩咐心腹前往皇極殿。

    她協助皇帝蘇河處理政務,對於朝廷的事情,看得非常明白。

    這次群臣逼宮,能讓皇帝蘇河讓步,立下儲君的人選。

    她懷中這個還沒斷奶的小家夥,完全沒有希望。

    但群臣沒有達到他們的目的,小家夥還有希望。

    哪怕是立下儲君,也不是毫無希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