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8年(公元1641年),五月二十五日。

    皇帝蘇河召開禦前會議,這次禦前會議人員發生了很大變化。

    首相魏時鳴和大都督馮三秋分別帶著文武官員入場。

    他們分成左右兩排,文武官員的敬畏分明。

    內閣與六部官員和大都督府大都督與副都督坐在前排,他們有著討論政策的權利。

    其他列席的官員,隻能討論與他們衙門相關的政策。

    皇帝蘇河看著魏時鳴,他剛上任就表現的很好。

    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得很精準,直接讓內閣大臣李誌升暫時退避。

    魏時鳴聯合新入閣的曲向陽和王言虎二人,很快掌控內閣的局麵。

    禦前會議剛開始,工部尚書金銀花起身奏道:“陛下,魏王等人大肆招募國內的工匠,購買國內技術。

    大量的技術外流,朝廷是否要阻攔。”

    工部除了興修水利道路這種日常工作。

    它還負責製定工業發展政策,協調各地的工程項目。

    現在遇到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技術和人才外流。

    魏王等人大量收集人才,普通官吏沒有能力阻攔。

    工部剛開始也沒有太在意,但魏王等人給的待遇太優厚。

    頂級工匠流失,很多項目工期拖延,負責的官員來工部哭訴。

    負責主管工業等事物的內閣大臣曲向陽,他聽完工部尚書金銀花的發言。

    他站起身說道:“我在前段時間的內閣會議上,就提出增加工匠的待遇。

    督促少府旗下的公司,讓他們與頂級工匠簽訂待遇優厚的契書。

    不喂飽的千裏馬,千裏馬與駑馬又有什麽區別。

    咱們給的待遇太低,根本無法留住人才。

    這些人才哪怕是不向海外跑,也會流向民間商賈。

    最頂級的技術,例如青黴素、電磁技術、槍械與子彈技術,少府看管的很嚴格。

    本官認為常見的技術,不需要進行封鎖。

    本官在各地見到的現象,技術之間互相交流,才能促進技術進步。

    現在給國家納稅的主體,已經不是地主和自耕農,而是變成各大工廠主。

    商稅的規模是農稅的五倍多。

    工業技術想要發展,必須要求新求變,離不開頂級工匠的作用。”

    工部尚書金銀花立刻反駁道:“曲相的言論沒說到重點,本官在這裏討論,技術外泄的危害。

    朝廷的工業發展,百官都有目共睹,每年納稅的額度擺在那裏,本官不是想限製工業發展。

    民間老人都知道,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我們不能任由技術和人才外泄。”

    皇帝蘇河坐在龍椅上,他看著曲向陽和金銀花的爭吵。

    曲向陽非常激動,空空的右臂都隨著身體抖動,袖子在空中來回飄動。

    這兩人起爭端很正常,曲向陽在內閣負責工業相關事務。

    他想要執行某個政策,必須要獲得工部支持。

    偏偏工部尚書金銀花,他與李誌升聯合起來,經常對曲向陽的政策提出反對意見。

    他們兩人這是在爭奪,關於工業的話語權。

    皇帝蘇河看到這種現象,他卻沒有進行阻攔。

    內閣和六部都變成一言堂,這是很可怕的情況。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