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河再次來到寶雞縣,縣城前幾天已經變得很空蕩。

    隨著大軍入駐,縣城又恢複一些人氣。

    蘇河看到寶雞縣令吳朗辯,正帶著最後一批居民,準備離開。

    他派人把吳郎辯叫過來。

    “吳朗辯吳知縣,現在寶雞縣的百姓,都已經安排到大散關後方嗎?”

    “蘇統領,我現在已經改名字,現在叫吳誠。”

    吳誠先開口強調道。

    漢中府家在外地,降賊的大明官員,現在都已經改換名字。

    這時候畫像根本不準確,名字一換,大明朝就不知道他原來是誰。

    他們在大明朝治下的家人,也不會因為他們投降,受到大明朝廷的懲罰。

    吳誠已經派親信,去他老家把父母妻兒接過來。

    “蘇統領,渭河南麵的百姓,受我們的影響很深。

    他們已經接受我們分的土地。

    鄉裏都已經建立鄉公所、巡檢所等機構。

    他們還選舉出村長,村裏也完全消滅士紳。

    縣裏動員他們去大散關和秦嶺深處避難。

    這些百姓都積極響應,收拾家中的物件,跟著鄉長到各個地方。

    百姓生活完全沒有問題,縣裏本來就有些存糧。

    漢中府又運來許多糧食、酸菜和鹹菜。

    百姓裏大部分男性青壯,都接受雇傭。

    運送物資、進大散關工廠工作、進秦嶺伐木采礦。

    他們以這三種工作為主,養活一家人不成問題。

    渭河北麵的鄉村,我們影響力不夠。

    雖然消滅村中的士紳,但鳳翔府官軍不時捎擾。

    那裏沒有建立完善的基層組織。

    他們鄉土情結很重,又不太信任我們,沒有聽從我們的安排。”

    蘇河聽到吳誠介紹縣裏情況,對於不信任他們的百姓,他也沒有好方法應對。

    吳誠這個人辦事的能力,還是比較可靠。

    蘇河讓吳誠盡量照顧,有困難的百姓。

    可以分流一些百姓,去漢中府定居。

    漢中府略陽縣和西鄉縣,那裏山區多耕地少,人口一直很少。

    即將獲得紅薯,這個能在山地種植的作物。

    這兩個縣,也能多養一些人口。

    ……

    蘇河和李鳳鳴、蘇熊一起視察渭河防線。

    走到這第一眼,就能看見鋼筋混凝土搭建的巨大炮台。

    渭河防線是由五個主炮台,若**台還有混凝土碉堡組成。

    水泥研製出,第一時間,蘇河就運輸一部分水泥,用於建造渭河防線和寶雞縣水泥路。

    那時寶雞縣寒潮已經過去,氣溫還在零度以上,混凝土能正常凝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