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五日,巳時(九點)。

    淩雲閣會議從辰時四刻(八點)開始,剛剛結束。

    蘇河帶領文武官員趕往英烈閣,祭奠犧牲的烈士。

    文武官員都換上一身黑色的衣服。

    祭奠儀式,還有很多士兵家屬和官吏家屬參加。

    英烈閣建在漢中城北,是一座高十八米的閣樓改建而成。

    英烈閣院內栽種幾棵高大的樹木。

    樹下擺滿了骨灰壇,有一名老道士領著幾個小道童,正在做法事。

    蘇河帶隊走進英烈閣,他們站成一排,對著烈士的骨灰壇默哀。

    王文君與一名三十多歲,麵色油滑的大胖子,一起來參加祭奠。

    “大哥,你剛剛回來,漢中城的變化很大。

    但我們家沒事,二哥現在已經是吏部尚書、漢中知府。

    他的權利,能保護家族安穩如常。

    起義軍也與其他賊寇不同,他們對士紳出手很酷烈,但對百姓很好。”

    王伯諾歎了口氣:“人生無常,世事無常。

    二弟也是為了家族,希望他能有好下場。

    我們算是全家投賊,已經沒有退路,隻希望這隻隊伍能發展壯大。”

    他剛剛從南直隸回來,開船進入漢陰縣。

    他就聽說前方過不去,已經被不知名的軍隊封鎖。

    焦急的等待好幾天,直到封鎖解除,急忙趕到漢中府。

    他卻發現這裏一切都變了。

    “那個道長不是馬騙子,他竟敢去騙起義軍,膽子竟然這麽大。

    不對啊!二弟認識他,怎麽可能被騙。”

    王伯諾看到做法事的道長,他很熟悉。

    這就是之前,在漢中府招搖撞騙的假道士。

    王文君解釋道:“這是二哥找的馬道長,可能是真道士都抗拒起義軍。”

    ……

    馬乾坤嘴裏念叨誰都聽不懂的句子。

    手中揮舞著插滿符篆的桃木劍。

    他看到蘇河等默哀結束,桃木劍伸向旁邊的燭台。

    桃木劍上的符篆立刻燒起來。

    馬乾坤開始念著悼詞。

    他念完之後,大聲喊道:“為英魂送行。”

    蘇河等文武官員聽到後,立刻向著骨灰壇,深深的鞠了一躬。

    正式建製後,蘇河發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廢除跪拜禮。

    今後除了跪拜祖宗父母,不用再跪拜任何人。

    百姓們見官,隻需要鞠躬即可。

    鞠躬已經成為最鄭重的禮節。

    鞠躬之後,蘇河帶著文武官員,安撫烈士的家屬。

    告訴烈士家屬,每年都可以領取一筆撫恤金,當地鄉長會親自送到他們手中。

    蘇河親手把烈士獲得的勳章和撫恤金發到家屬手中。

    馬乾坤道長,依舊在做著法師,安放烈士們的骨灰。

    烈士骨灰和牌位一起,供奉在英烈閣內。

    ……

    王仲策走出英烈閣,他同蘇河說道:“蘇統領,聽說你有事要找我大哥。

    今天我大哥王伯諾已經乘船回來。

    他們剛才還來觀禮,現在已經回家。”

    “沒錯,我聽王季俊說她大哥王伯諾,經常在南方采購藥材。

    足跡遍布廣東、福建、南直隸、江西等地方。

    我想讓他去福建,大規模采購一種產量非常高的糧食作物。”

    蘇河簡單的說明情況。

    他想讓王伯諾采購的作物就是紅薯。

    紅薯又名甘薯、地瓜,是一種產量非常高的糧食。

    紅薯特別耐幹旱,哪怕是陝北現在幾乎沒下雨,隻靠河流裏少部分水,它就能成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