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世界觀!難道我夏臨渝腦子裏裝的是資產階級世界觀?我這資產階級世界觀是從哪裏來的呢?

    夏臨渝仰靠著行李卷思想翻騰,多少往事一股腦兒湧上心頭:

    小臨渝六歲上小學一年級,能夠把姐姐的三、四年級書背誦得溜溜熟,然而十二歲才正式念二年級,為什麽呢?因為交不起學費,念一、二年級竟然用去六年時間!

    小臨渝的父親沒有職業,家裏靠什麽“揭鍋”?十四歲的姐姐每天拿把小笤帚去掃“土糧”。在糧集上,人們用鬥量米,有時掉落在地上一些米粒兒,她就從後邊鑽進拿鬥人的襠下掃起來;在大馬車停留的地方,有時喂馬撒落一些“馬料”,她就哆哆嗦嗦地走過去,趕快把地上的“馬料”掃起來。這些“土糧”,回家借個簸箕簸一簸,借個手推的小磨子磨一磨,熬成粥一家人喝。

    小臨渝十歲帶著弟弟到菜園子去撿菜葉,到大地去挖野菜“小根蒜”和“馬蓮菜”什麽的,回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小臨渝十一歲時,從小朋友那兒得到幾個小泥人,從城牆根兒挖來一些黃泥,按在幾個小泥人上做成模子,再用這幾個模子扣出一批小泥人到街上去賣;還用黃泥捏成小雀,尾巴上插上一對彩紙做的小風車,用線繩吊起來並安個把,便成了一種精巧的玩具拿到街上去賣。這些小玩藝兒,也給一家人帶來一筆小收入。

    小臨渝十二歲時,國民黨軍隊正在垂死掙紮,到處修築炮樓,需要大批勞工,家家戶戶誰也躲不過。有錢人家雇人代工,於是,小臨渝就賣小工,每天在大兵的皮鞭下背磚……

    解放了。國家建設需要人,父親當了鐵路工人,一家人生活有了保障。小臨渝從二年級開始,一步一個台階地念小學、中學和大學。

    那是五十年代初的一個兒童節,《人民日報》發表了卉放的詩《接班人》,塑造了“接班人”的形象。這首詩,深深地打動了少年臨渝,盡管詩中深刻的寓意不能為少年所理解,但這顆小小的心靈卻堅定了一個信念:努力讀書,做毛澤東締造的新中國的接班人!

    青年夏臨渝十八歲時,第一次提出入黨申請,參加了中學的黨課學習。從那時起,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像共產黨員那樣加強黨性鍛煉,吃苦在前,決心使自己成為一個“特殊材料製成的人”。

    青年夏臨渝十九歲時,毛主席黨中央發出“向科學技術進軍”的偉大號召。這號召,像一麵鮮豔的戰旗,指引、鼓舞著夏臨渝前進,他積極參加科學普及活動,努力學習科學知識,一步一步地在崎嶇的道路上攀登,向著光輝的頂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