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東西就是古代女人的一種發飾,我還是從爺爺的青銅器拓印本上看到的。”蘇凡開口給鄭大剛解釋了一下。

    所謂戴勝,其實是由由三部分組成,兩個夾片加上一條連接杆,形狀有點類似現在的杠鈴,《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在山東嘉祥武氏祠漢代畫像中,我們可以看到刻有“玉勝”圖樣,對稱兩勝以“杖”連接,中心有圓孔,可以橫貫於頭發上,畫像石中的西王母就佩戴這樣的“勝”。

    到了西漢時期,西王母受到統治階級的推崇,所以她頭上佩戴的“勝”,也受到古人的歡迎,人們開始佩戴不同款式的“戴勝”。隨著“戴勝”越來越受歡迎,出現各種不同材質的戴勝,比如青銅勝、琥珀勝,玉勝等,除了對西王母的推崇外,“戴勝”能流行開來,還勝在實用性。

    不過隨著朝代的更迭,人們對配飾的要求越來越高,當更加方便佩戴的簪子出現之後,佩戴麻煩的“戴勝”逐漸退出曆史舞台,由於這東西是由幾個部件組合而成的,出土的時候往往不全,所以就算是很多考古或者是文物專家,都不認識戴勝這個物件。

    “做這物件,費了我整整一個月的功夫,剛哥你賣八千算貴嗎?”蘇凡這會兒心裏也有點鬱悶,他是取了點巧,將東西給做舊了,但青銅器不都是這樣嗎,不做舊沒有點兒年代感,誰會花錢去買呢。

    “照你這麽,八千還真不算貴。”

    鄭大剛在古玩市場混了那麽多年,是個懂行的,當下點了點頭,往那幾個人離去的方向瞅了瞅,道:“不過凡,這幾個人看上去不像是善茬,今兒攤子你別往家收了,我給你找個地方放著,你回家的時候注意點兒,別讓他們跟上。”

    古玩市場龍蛇混雜,鄭大剛知道,來洛川做古玩生意的不乏一些狠人,尤其是那些灰八爺土耗子倒鬥下地的,很多手上更是有人命,蘇凡能聞到那幾人身上的氣味,鄭大剛自然也能看得出來,這幾個人十有八九就是下地倒鬥吃祖宗飯的。

    “我知道了,剛哥,我會心的。”蘇凡苦笑了一聲,他在這古玩市場練攤也有兩年了,以前都是賣些製作精巧的青銅器工藝品,唯一的這一件做舊的物件就出了事,看來爺爺的叮囑還是有道理的,這人就不能發橫財。

    不過蘇凡也是沒有辦法,他七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因為不想繼承家裏製作青銅器的手藝,和爺爺吵了一架之後,跑出去做了海員。

    這十多年裏蘇凡兄妹兩個,見到父親的次數是屈指可數,雖然蘇凡上高一的時候爺爺就去世了,好在已經在海上幹到遠洋船船長的父親收入還可以,但這些年倒是沒少了兄妹兩人的吃穿用度。

    蘇凡起來也挺倒黴的,在前年讀高三的時候出了一場車禍,而且還是因為他橫穿馬路造成的,身上多處骨折,養傷就養了半年,耽誤了高考。

    本來以蘇凡的成績,複讀一年考上大學是沒有問題的,剛巧那一年不知道什麽原因父親沒有回來,車禍花完了之前父親給的積蓄的蘇凡,因為妹妹也要上高中,幹脆就沒再複讀,靠著以前跟爺爺學的製作青銅器的手藝,租了一套房子,在距離妹妹學校不遠的古玩市場擺起了地攤。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