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廂壁內襯8層尼龍羊毛隔熱材料,還有特殊加熱係統使車內始終保持溫暖,一台探險車就能滿足科考隊員們的全部出行、科研、生活等需求。

    楊凡打算親自帶著大軍南下去打建奴,他自然需要一個生活的房車才方便。挑來選去,隻有這款哈爾科夫女人最合適。

    28平米的車內麵積,基本就是一個小房子了。

    楊凡特意要求,在原有的車廂上麵又加了一層。高度達到了七米。二層作為楊凡和夫人們的臥室和起居室、洗手間和小廚房。一層作為作戰指揮室。電訊室、侍女室等。

    這三輛車是為了備份,如果有半路壞掉的,直接拋棄。然後上新車。

    之所以買這車,是因為在南極科考中,它經受了嚴格的考驗。證明了可靠性非常好。基本不會出問題。

    要不然,楊凡可修不了這玩意兒。

    燃料用柴油就可以。楊凡有的是。

    自從煉油開始,楊凡的煤油最好賣,是現在大明最受歡迎的燈油。汽油也因為汽油爐子等開始廣為接受,而銷量大增。燃料油都被海軍的艦船買去做了蒸汽機的燃料了。瀝青更是用來修路,現在瀝青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麵。

    隻有柴油,一直在儲備著。

    因為陳曦領導的動力研究院,已經設立的柴油機小組進展緩慢,所以一直沒有投入使用。現在,她們唯一立項的就是單缸的手扶拖拉機用的柴油機。

    單缸柴油發動機是手扶拖拉機最常見的發動機之一。它結構簡單,部件較少,易於維修和保養。這種發動機可以使用燃油、柴油和生物柴油等多種燃料,適用於各種工農業生產場景。此外,單缸柴油發動機還具有低油耗,扭矩大的特點。

    楊凡之所以批準先搞這個,就是因為結構簡單,技術要求低。仿製的是我國最早的工農-7型手扶拖拉機。柴油機為臥式水冷,單缸,活塞直徑95毫米,雙飛輪。功率8馬。

    世界上第一台手扶拖拉機是由美國人在1904年製造的。到1920年前後,歐美一些國家,已開始用手扶拖拉機從事菜園、果園、苗圃及小塊農田的作業。所以當時百稱它為“園圃拖拉機”。1946年後才開始逐步推廣。

    我國於1947年從美國引進少量手扶拖拉機。

    1958年研製生產了工農-7型手扶拖拉機。

    目前陳曦下屬的項目組,把單缸的柴油機的已經做出三代產品,但是全部都不過關。目前還在繼續研製中。因為已經有了單缸柴油機,所以,可以傳送柴油機車,就是貴一些。

    而大明目前的道路情況來看,拖拉機是比蒸汽汽車更好的選擇。它們更加適合大明糟糕的道路。而且幹農活也合適,運輸、翻地、旋耕、耕地都可以勝任。而且作為動力帶動打穀機、脫殼機之類的農機也行。

    關鍵是這東西造價可比蒸汽汽車便宜多了。楊凡打算在大明使用兩款蒸汽卡車。毛子的六噸卡車自用,不外賣。約翰牛的哨兵係列,三噸卡車則麵對大明十八省銷售。

    “下午我帶你們去港口倉庫,有三輛履帶式全地形車到貨了。還有一批蒸汽卡車。我們要培訓一批駕駛員出來。我準備在海參崴先搞個駕校。”

    .\/75359479\/770368459.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