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女真的頭人們,第一次看到火槍射擊,把他們震驚的合不攏嘴巴。

    他們生活的這個地方和幾千年前,也沒有什麽兩樣,基本沒有太大的發展。上百代人之前如何生活,如今他們還是如何生活。

    河裏捕魚,上山射獵,冬季打個地洞豎井,鑽進去熬過冬天。

    他們因為不會放牧,缺少牛角和牛筋,也做不出來高級的弓箭。這裏連竹子也沒有,基本高級弓箭的材料都不產在這裏。

    不過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兒(讀家巧)。這裏沒有牧業,沒有牛。但是東北有英格蘭長弓的材料,紫衫木。紫衫木在東北被稱為東北紅豆杉。主要分布於吉林高官白山區及遼寧東部;黑龍江省張廣才嶺東南部及老爺嶺山區,向北至小興安嶺南部(綏棱)有少量分布。

    雙城子這裏西邊就是長白山和老爺嶺。所以,他們的獵弓雖然是單體弓,而且為了在森林裏使用方便而做的短小,但紫衫優良的儲力功能,使得弓箭的性能尚可。

    此時,毛子的遠東開拓隊還沒到達這裏,要到清康熙年間才到布裏亞特蒙古的地區,離這裏還遠著呢。而建奴的火器主要用來防備大明,自然也不會拿到這裏來顯擺。

    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火器施放。

    三段射擊,連綿不絕的火力,震耳欲聾的響聲,還有騰起的火光和煙霧。把他們嚇得不輕。他們無法理解這煙與火的力量。

    看到這些頭人們已經被鎮住了。楊凡揮揮手,讓雙城駐守的野戰炮兵營把十八門十二磅炮拉出來,現場進行炮擊訓練。

    何哲日哈拉酋長是烏蘇裏江來的赫哲人首領,他們的部族在烏蘇裏江裏捕魚為生。烏蘇裏江是黑龍江支流,位於黑龍江流域的東部。

    唐稱“安居骨水”,金稱“阿裏門河”,元稱“忽呂古江”,明稱“阿速江”、亦稱“速裏河”,清代始稱“烏蘇裏江”。

    那裏的盛產大型淡水魚和洄遊魚類。大馬哈魚,狗魚、哲羅鮭魚、鱘鰉魚種類繁多。這些魚的魚皮肥厚,可以做成衣服。他們就是穿著魚皮衣服的民族。而小興安嶺和江北的使鹿鄂溫克人則穿著鹿皮做的衣服。

    何哲日哈拉瞪著眼睛說道:“大明的火槍太可怕了。我的勇士,還沒有衝上去,就被打死在五十步之外了。我們的弓箭也夠不著他們。”

    使鹿鄂溫克的塔塔哈拉奇酋長也附和道:“是啊,我們的弓箭和投槍都不能傷到大明的官軍,他們的火槍射程太遠了。”

    這些滑膛燧發步槍,達到了滑膛槍的最高技術水平。比當初曆史上的法國拿破侖時代的滑膛槍更加先進。

    這種燧發槍的總長(不含刺刀)約為1.5米,無縫鋼管做的槍管長約1.1米,口徑16毫米,刺刀長度通常略大於0.4米。拚刺刀時長度接近兩米。完全可當做長矛使用。

    除了沒有膛線外,已經是能使用的技術都用了。槍管是鋼材而且用鏜床鑽孔,精度非常高,使用壽命超過三萬發,遠超拿破侖時代法國燧發槍的12000發壽命。

    槍準不準,有一個重要的指標。那就子彈飛出槍膛的時候,所在的位置。

    槍管不管精度多高和子彈也是有遊隙的。把槍管和子彈放大。就會發現二者都是鋸齒形的外邊麵。而不是絕對平整的。

    子彈其實是在槍膛裏,也就是內彈道中,呈現一種跳躍式的向前運動。如果把槍管的橫截麵的圓心連成一條直線。那子彈就是沿著這條線,做上下波動的正弦曲線運動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