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不行去當工人也是可以的,捕鯨船常年招募水手,岸上的鯨魚加工廠也招人。魚肉車間和油脂車間總是人不夠。

    缺勞動力,工資的價格就會很美好。如果失業人員太多,就會給就業人口造成壓力,從而接受更低的工資。但是,楊凡反對從一開始就走血汗工廠的路子。因為他的需求不一樣。

    楊凡希望高工資,然後讓每一個家庭都供孩子接受教育的能力。從而走質量發展的路子,而不是靠壓榨工人,走低工資的路子。隻有工人的收入好了,才能買更多的商品,他們才願意培養子女讀書。

    隻有這樣才是一條走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而血汗工廠是沒有前途的。對國家和個人都沒有好處,還影響產業升級和健康發展。

    “一個家庭按照五口之家來算,五百畝地隻開發了三百畝,也足夠他們一家生活的了。”楊說道。

    他理解能有這個成績,已經是貸款買牛和犁杖的結果了。否則靠著人翻地還不知道要搞到什麽時候去。

    “現在的農作物和養殖業如何。”楊凡問道,他還是比較關心農業的。這些新移民隻要能種出糧食就會在這裏落地生根。隻要耕種下去,這塊地就算漢人占住了。

    上個世紀,我們和毛子交惡的時期,毛子總是蠶食我們的土地。後來就是靠著建設兵團的兵,就在邊境種地。我們人多,不停的開墾種地,最後一寸土地也沒丟,都保住了。

    這個時代沒有什麽娛樂生活,而且蠟燭太貴,天一黑就是兩口子那點娛樂。所以,生的孩子特別多。當然各種疾病夭折的也非常多。饑餓和各種意外也是造成孩子夭折的原因。

    農業社會全靠勞動力,所以農民特別願意生孩子。人多就代表財富多。生孩子算經濟賬是高投入,高產出。是賺錢的。而現代社會,養孩子純粹是賠本的買賣。

    賺錢的買賣就算是殺頭,也很多人去做。賠錢的買賣沒人做。

    所以,現在城市裏的家庭都不願意生。

    “回稟老爺,這裏緯度高,一年的可種植期也就六個月不到。所以隻能種植老爺提供的玉米。另外高粱和大豆這裏也是可以種植的。土豆經過去年的試種,效果也不錯,明年就可以推廣了。”

    “家禽家畜這裏都可以養殖,尤其是鴨子和鵝,這裏湖泊池塘眾多,也是很適合發展的。現在,每一戶農戶,雞鴨鵝等家禽,每種都養了幾十隻的,還有驢、騾子、耕牛等牲畜。”

    聽到這裏,楊凡就放心了。

    有糧食吃,有高粱喂養牲畜,還有禽蛋。大豆可以榨油,除了衣服外都可以自給自足了。

    本來楊凡打算,沒有足夠的肉食,就靠大豆提供植物蛋白。沒想到情況比他估計的好的多。早期雖然困難很多,但是現在局麵已經打來了。

    .\/75359479\/772715675.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