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那要是他們碰到比他們弱的人呢。”小娘皮忍不住問道。

    “那他們立刻就化身惡魔,極其殘暴而變態。”

    小娘皮厭惡的說道:“這不就是一群賤人嗎。打一頓就裝孫子,給他們臉,他們就不知道姓啥了。幾天不打總想往上翻。”

    “一千年前司馬光已把東瀛人呢看透了。難怪他在《資治通鑒》中評價道:知小禮而無大義,拘小節無大德,重末節而輕廉恥,畏威而不懷德,強必盜寇,弱必卑伏。”小娘皮說道。

    她是讀書達人,自然是看過資治通鑒的。以前看這段沒什麽感覺,現在,結合倭人的情況一看,果然是先見之明。

    這個評價真是入木三分,把倭人的性格特征描述的鞭僻入裏。

    倭人表麵上彬彬有禮、拘謹。整天見人低頭哈腰,其實內心冷漠殘酷。他們的禮貌缺乏最起碼的真誠,時間長了這種形式主義讓人厭煩。

    他們見麵喜歡送點小禮物,卻會幹出有違大德之事。這些小恩小惠更顯得虛假。例如最近的排海。近些年的工業品各種造假。

    他們對強者臣服,對弱者欺淩。一麵是奴,一麵是鬼。

    楊凡苦笑道:“他們就這樣,我也沒辦法。不過你不覺得,這樣一些人非常適合當狗腿子嗎。和棒子一樣,仗勢欺人是生來就會的。派棒子和倭人去管理海外領地,他們能把殖民地的土著搞得生不如死。”

    楊凡繼續說道:“我們不要直接去管理殖民地的土著,那樣容易拉仇恨。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倭人去搞武的當打手,讓棒子去當文官搞行政。派我們的家奴去管錢和情報、監察、司法。三位一體,互相監督和製約才是最好的。”

    小娘皮點頭道:“這倒是有道理。殖民地的百姓隻會仇恨直接管理他們的人。這樣就把仇恨都轉移到倭人和棒子頭上去了。我們在上麵調停,這樣也有轉圜的餘地。”

    這時候,眾人也鬧夠了,都坐下吃酒劃拳去了。幾個丫鬟婆子扶著新娘子也過來了。她們去後麵的新房。

    見到楊凡和小娘皮。那個新娘子和丫鬟們躬身施禮,

    “淺井晴美,拜見大明的上樣、禦台所。”

    楊凡聽她這麽說,明白這是一個武士家庭出身的姑娘。

    日本在大化改新的時候,全國上下盛襲唐製,所以很多禮儀方麵的事情都學自中國的唐、宋兩朝,包括稱謂。

    而唐、宋兩朝在禮儀與稱謂方麵是非常複雜的,所以弄得日本的朝臣和藩主,在這方麵也非常之複雜。

    武士階層的稱謂之道,相對於另兩個階層,類似於唐、宋禮儀的稱謂之道是有其特殊性的,論地位,武士高於平民,論禮儀,武士階層的禮儀遠簡單於公卿階層。

    這恐怕是戰國時代,粗獷豪放的武士階層大多懶得學習那一套繁文縟節的緣故吧。與武士有關的稱謂主要有“殿”和“樣”兩個。

    如果直接稱呼某人為“殿”。這是對說話人自己的直屬主公的專用稱呼,是不能在前麵加上姓的,否則將是極大的不尊敬。

    楊凡是家主,驢蛋是家奴,而這位淺井小姐,今日碰到楊凡時,還未能全禮,因而不能稱呼楊凡為殿。這是有嚴格的使用前提的。另外這是否也有她不認可這個強加給她的婚姻,不認可楊凡是她的主人的意思。楊凡不得而知。

    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楊凡眯起了眼睛。這個女人不簡單。恐怕身世不是一般的出身。

    上樣,是東瀛人稱呼征夷大將軍的專有名詞。是專門用來稱呼幕府將軍的。楊凡的征西將軍和幕府將軍,不論是地位還是實際權力都差得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