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後,湧浪沒有繼續加大。船舶的穩定性還可以。晚上在巨大的床上拉了一條安全帶,楊凡和四位夫人,一覺睡到天明,都沒有暈船。

    早上起來,楊凡看著賴床的老婆們說道:“我還以為你們初次出海會失眠呢,沒想到睡得都還行。”

    小娘皮撒嬌道:“人家可是騎射功夫到家的,去草原出任務,騎馬幾天幾夜,都是睡在馬背上的。”

    林月如也說道:“這條船非常穩,比運河裏的船也沒晃太多。那個什麽減搖鰭非常好用。”

    早上,暴雨停了,太陽出來了,海天之間一片寧靜,海鷗在翱翔。跟在船的後麵,抓船尾航跡翻出來的海魚吃。

    許秀在門外敲門說道:“老爺,起來了嗎。對馬島就要到了。可能會碰見東瀛的水師。林艦長讓我請示一下您,遇見了如何處理。”

    楊凡說道:“不要搭理他們,他們要是攔截,我們繞開走。他們要是開火,就擊沉他們。”

    許秀應聲後,走了。

    這裏是對馬島附近,這裏有三島倭寇的海盜船出沒。也有朝鮮海盜船出沒。東瀛幕府也有關船在這裏收稅。東瀛海軍的安宅船和小早船可能也有駐紮。畢竟這裏是大陸和本州島的交通咽喉要道。

    繼續航行了一個時辰後,楊凡在落地窗外大概一公裏處,看到一條比較大的西洋樣式的船舶,但是奇怪的是,居然掛著幕府的旗幟。

    桅杆上飄揚著一麵大中黑旗。大中黑旗,白-黑-白三色取自新田氏(新田氏傳說是德川家的祖先)家紋,因為作為幕府“總船印”,所以具有官方地位。

    這頓時引起了楊凡的興趣。

    這條船和艦隊並行,顯然是東瀛的官方水師看到這樣龐大的船舶,受到了驚嚇,派出來跟蹤和監視的。這個時代居然日本有西洋船,真是好生奇怪。

    楊凡拿出手機一查,大吃一驚。

    這艘船原名叫伊達丸,是西班牙大帆船風格,也是第一艘日本建造的西式帆船之一。

    1613年,在外交官支倉常長的帶領下,一個日本使團乘坐了日本建造的聖胡安·巴蒂斯塔大帆船,使往美國和歐洲。

    這個外交使團到達了美洲、梵蒂岡、羅馬等地,跨越了太平洋、大西洋。期間,船隻本身裝著支倉常長的財物又從歐洲開到墨西哥,再返回日本。

    這簡直是環球航行。沒想到十幾年前東瀛人居然有這樣的壯舉。更驚奇的是,這條船是在東瀛本土製造的。

    1607年,亞當斯為將軍德川家康建造了聖布宜納文圖拉號,這是一艘在日本建造的120噸級的船。這艘船是基於當初亞當斯他們到達日本的時候所乘坐的那艘的設計而建造的,因此是西方風格的船隻。

    德川家康在得到這艘船後非常滿意,便命令建造後續船隻。他希望日本人可以乘坐這些船到更遙遠的其他國家進行貿易,而不隻是在東南亞、南亞地帶。

    伊達丸排水量達到508噸,比起之前的亞當斯建造的120噸大了4倍多。

    楊凡摸著下巴,他之前不知道東瀛居然有製造西班牙大帆船的能力。看到這條船,才知道,東瀛本土居然可以製造五百多噸的西班牙大帆船。

    .\/75359479\/776562089.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