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區實際上,就是在大沽口和北塘口中間的鹽堿地上開發建設的。

    那裏目前主要是海產品加工工廠和紡織工廠。還有一些金屬工具加工工廠。他們從遵化買來鋼鐵原料,在這裏加工成工具、農具、刀具等。這裏的產品可以通過運河和海港銷售到大明各地。

    而且這裏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用交稅。

    大明的富商誰都不交稅。楊凡自然也不交稅。如果楊凡交稅,那不是成了眾矢之的了嗎。這種沒腦子的傻事楊凡才不幹呢。

    楊凡認為,新產業要扶持為主,自然能減輕負擔,就要減輕負擔。

    楊凡招商政策特別好。首先工廠用地和廠房都是建設好的,五年起租,頭兩年免租金,第三年免一半租金,之後正常付租金就好。

    興禾錢莊還提供貸款。幫助工廠解決流動資金不足問題。

    不用實物抵押。可以以股份抵押,或者辦理流動庫存監管抵押。把後世的先進金融方式也引入進來了。

    總之,楊凡現在就是在扶持這些小微企業。由於,京城的交易所去年就開業了。等這些企業成了規模,就可以上市融資了。

    現在,大明的很多士紳和官員,已經意識到了投資的必要性。逐漸開始把窖藏的白銀拿出來,去購買股票,投資於他們看好的行業。

    去年已經上市的十幾隻股票,年底都分了百分之三十以上的紅利。頓時引起了投資股票的風潮。雖然朝廷的財政還是那麽糟糕,但是民間的白銀流通,開始逐漸好轉了起來。

    現在,隨著第一批紡織工廠開始開工,頓時把紡織品的價格打了下來。

    新城紡織機械廠生產的擁有八十個紗錠的人力手搖紡紗機,把紡紗的效率提高了八倍。然後極大降低了麵紗的價格。這使得北方的織布第一次低於江南的價格。

    這直接把江南布匹擠出了北直隸市場。

    北方市場是如此的饑餓,隻要有布匹出來,都能第一時間被銷售商買走,工廠根本不愁銷路。

    在布匹的大量產出後,開發區內的印染作坊也大規模出現了,他們會把工廠出來的坯布,印染成成布。然後在買到各地去。

    在海河入海口這塊不大的地方,正在醞釀著一場改變整個大明的,甚至要改變整個世界的變革。

    而此時,在寧遠,有一個人愁眉不展。看著眼前的海圖發愁。

    袁崇煥上任兩年來,毫無建樹,遼東沒有收複一寸土地。此時,皇帝也開始漸漸地失去耐心。

    朝廷投在他頭上的資源是給楊凡的幾倍。可是人家定遠伯把北方的事情都搞定了。據說,還收回了大部分軍費。皇帝花出去三百五十萬兩,收回來三百萬兩。

    這樣一對比,就顯出他這邊愈發的尷尬了。

    “大人,何大人來了。”他的長隨袁剛進來稟報道。

    袁崇煥歎了口氣,這和何可綱可真是步步緊逼啊。

    .\/75359479\/778007231.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