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贓罰庫失火了。正在組織人力救火。”

    崇禎心裏一緊,去年開始打擊閹黨,抄家沒收的財物都放在贓罰庫裏。這可是一筆大錢。

    他急忙問道:“怎麽回事,朕三令五申,必須注意火災,現在秋季天幹物燥,庫裏又是布匹、絲綢、家具等易燃物品。怎麽還是著火了。”

    隨堂太監管寧哆嗦著說道:“奴婢實在不知原因,發現時,大火就已經燒起來了。十二座大型庫房,同時起火。火焰一下子就起來了,把整個房子都吞沒了。裏邊的值夜小太監都沒有跑出來。”

    崇禎大吼道:“錦衣衛火軍呢,宮裏的內火丁呢。還不把人都派去。能搶出來多少東西是多少。”

    管寧說道:“陛下,能派去的人,王公公都派去了。他在那邊親自指揮救火呢。本來還想調動北城的火鋪。可是北城上半夜忽然幾十處起火,北城的火丁官軍都被調走救火了。唧筒和水車也沒有多餘的了。”

    大明皇宮的消防工作,由禁衛軍兼管。北城有五城兵馬指揮司負責京城火盜事宜。京城各個街道,設有“紅鋪”112處,每鋪有火丁官軍10人。也就是說南北城的消防隊,一共有1120人。平時,偶爾有火災,這些人倒也足夠對付了。

    地方基層設有總甲負責火盜,據《宛署雜記》記載,當時,北京宛平縣城內設有坊、鋪等居民組織,每鋪設鋪頭、火夫三五人,統由總甲負責管理。

    他們輪流值夜,擊柝振鈴,提醒人們注意火盜。就是電影那些更夫,提著燈籠,打著梆子,高喊什麽,天幹物燥,小心火燭的那些人。

    有的地方還設置巡警鋪(更鋪),以供總甲、火夫們休息、躲避雨雪之用。巡警鋪內備有刀、槍等兵器和火鉤、水桶等救火器具。和現代的消防隊類似,屬於警察組織的一部分。

    可是,現在管火災的是兵馬司。城內到處火起,而且連皇城都失火了。責任就是兵馬司的。

    崇禎心裏明白,這是報複兵馬司去青樓查抄文官。

    這些官員都等於,實際上被遊街示眾了。誰也瞞不住了。他們的官兒肯定是當到頭了。這對東林的官員打擊不可謂不大。

    現在天黑後,京城四處起火,而兵馬司和巡捕營都在抓捕對方保護的城狐社鼠。導致火災擴大,秋季又是天幹物燥,風力很大,風向很不穩定的季節。這場大火一燒起來,就會迅速蔓延。

    更狠的是,連皇城的贓罰庫都起火了。

    這裏頭都是這兩年崇禎抄家來的財物。在財政拮據的大明這些東西都是皇帝的心頭肉。皇帝肯定震怒。這次,兵馬司肯定要被處罰。

    崇禎想讓雙方鬧一下,但鬧成這樣不是他的本意。

    崇禎心急如焚,他帶著值夜的太監和武士,出了玄武門來到景山頂上。四麵看去,隻見北城四麵都著火了。到處都是火頭兒。甚至能隱隱的聽見,百姓的哭喊聲。

    今夜的風很大,足足有五級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