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臂橫向短,是因為剛才性能好,已經提供了足夠的彈性。另外也是考慮到了騎馬使用的方便性,以及在巷戰中狹小空間的使用等問題。

    楊凡可以說從來沒有,再一件冷兵器上下過這麽大的心思。整的都是科技和狠活。機匣零件很多,設計複雜。內部采用現代滑輪弓的那種省力滑輪作為上弦的助力。

    機匣側麵有一個拉機柄。有點像是步槍的旋轉後拉槍機。使用時,把弩機的槍托抵肩,增加射擊穩定性。一手把著弩機中部手握處,右手拉動拉機柄,給弩機上弦。

    拉機柄非常的輕鬆就可以拉到底,然後旋轉卡住。這時候,射手從後腰的箭囊力抽出弩箭,放在機匣上麵的溝槽裏,然後,瞄準扣動扳機,弩箭就會猛地射出。

    隨著弩箭的射出,拉機柄也會旋轉,然後彈回去。射手需要再次拉動到位,然後放上弩箭,再射擊。以此循環往複。

    因為隱藏在機匣裏的滑輪組,起到了助力的作用。射手可以迅速的一拉到底。就是連續拉一百次,也不會胳膊像弓箭手那樣,射完箭囊裏的三十支箭矢,胳膊就抬不起來了。

    這種弩箭的射速超過弓箭,因為拉弓費力,越往後拉越費力。還要用大力維持弓弦的位置,然後瞄準。弓箭是不能長時間保持含而不發的。胳膊受不了。也就是說,弓一旦拉滿就必須盡快放箭。

    瞄準時間不能過長,否則胳膊就會發抖。影響準確性。

    而這種鋼弩,可以輕鬆的一拉到底,然後卡住。這個時候可以從容地瞄準,等待最佳的時機,扣動扳機。

    弩箭是沒有尾翼穩定的,遠距離準確性不如弓箭。但是,弩箭短,阻力小,初速高。中距離破甲效果驚人。

    十字軍的板甲,在阿拉伯人使用從中國傳過去的蹶張弩的射擊下,紛紛被穿透。而這個鋼弩是可以在中近距離,射穿建奴的三重甲的。

    楊凡不想給皇帝這種武器。但是,考慮到本次出征的風險性。而自己是必須要淘汰冷兵器的,反複權衡下給京營每個團,配備了600張。這種弩機楊凡每架收了十兩黃金才算心裏舒服了些。

    七十米內,沒有任何弓箭可以在對射中,是這種弩機的對手。

    很快城裏的戰場上,隨著前麵長矛手的碾壓式推進,造成了一地的屍體。而房頂上的蒙古弓手,也像樹葉一樣被鋼弩射了下來。

    士兵們忽然發現前邊沒有敵人了。他們端著長槍。槍尖上血珠滑落。紅纓已經浸泡滿了鮮血,呈現處一條血線往下流著。

    幸好有這些紅纓擋住敵人噴出的鮮血。否則鮮血順著槍杆留下來,到時候,白蠟杆子的槍杆,就會變的十分的膩滑,根本握不住。更不用說戰鬥了。

    四麵匯集的十九個團隊,圍住了城中心的一個院子,這個院子的大門上掛著一塊牌匾,上書蒙漢兩種文字。上麵寫著“城主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