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有很多水井,可是都幹枯了。全靠用車從河裏拉水。現在河邊被阿刺給占了。就沒法取水了。”

    楊凡問道:“那也不能坐以待斃啊。井裏沒有水,那就繼續往下挖啊。”

    “你能想到,英宗他們想不到嗎。”張世澤撇嘴,“挖了三天都沒挖出來水。人馬都渴的受不了了。馬尿都喝了。”

    楊凡鬱悶了,這哪裏是土木堡,分明是孟良崮嗎。

    這種情況換了自己,問題不大,因為自己有打井設備,打個幾百米還是沒有問題的。可是英宗他們就徹底傻眼了。

    張世澤說道:“我算了一下,英宗這時候雖然手裏還有十萬人左右,但是能作戰的沒有多少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和軍官們出錢雇來湊數的,結果被挾裹出征的百姓。京營裏有限的部隊,在前期就打光了。”

    楊凡道:“盡管這樣,但是有堅固城牆的依托,蒙古人一時半會兒也拿不下來。畢竟是十萬人。”

    “也先也不傻,知道這樣打不下來。於是,就要和皇帝議和。英宗和大臣們立刻同意了也先的全部條件。然後,也先退走。”

    聽到這裏,楊凡已經知道也先要幹什麽了。

    這條絕戶計,能這麽精準的使出來,證明了皇帝身邊始終有間諜再給也先通風報信兒。否則也先怎麽知道土木堡裏水井沒有水。

    “瓦剌一撤走,軍隊都渴瘋了,完全失去了控製,蜂擁從土木堡裏,奔向清水河喝水。全軍一片混亂,兵不管軍官,軍官也不管士兵了,全都跑去解渴。”

    不用問了,楊凡也知道。這是也先的緩兵之計。

    “然後,就在全軍都在瘋狂喝水,用一切器皿盛水時,瓦剌人突然衝殺了回來。六萬騎兵,用長刀砍殺十萬毫無準備和隊形的明軍。全軍瞬間大潰敗。”

    “王振和錦衣衛還想保護皇帝殺出去,可是很快就被蒙古人殺光。英宗見狀,直接下馬,找了個山壁下盤膝坐著,束手就擒。”

    楊凡說道:“英宗很冷靜啊,既然衝不出去,亂軍中容易被誤殺。那就索性找個安全的地方坐著不動。反倒不會出事。”

    “後來蒙古人見他氣宇不凡,盔甲精美絕倫,自知不是凡人。把他送到大將那裏去。英宗又問,你是也先,還是塞刊王、或是伯顏帖木兒。蒙古人大驚,急忙去報告給也先。後來的事情你都知道了。過幾天我們就到土木堡了,到時候你可以好好看看那裏的地形地貌。”張世澤喝了一口酒,說道。

    楊凡歎息良久,沒想到土木堡的事情這麽複雜。這件事又發生在英宗準備重啟下西洋的前夕。這麽多人給瓦剌通風報信,差點坑死了英宗。

    看來,除了張世澤說的這些,肯定還有更深層次的內幕。

    大明從成立之初就受到,白銀不足和通貨緊縮的困擾。寶鈔失敗後,靠朝廷信用背書的紙幣已經失敗。大明缺銅,銅錢始終不夠用。白銀作為貨幣又來自海外。

    這種情況下,皇帝和東南士紳集團,在海外貿易上官辦,還是走私上的鬥爭。底層邏輯是爭奪國家的貨幣主導權。

    也就是鑄幣權掌握在誰的手裏。

    羅斯柴爾德爵士曾經說過,隻要我能發行貨幣,我不在乎誰是國王。

    楊凡再次堅定了,擴大海軍的決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