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他們被押送到這裏來的時候,一個個雙眼茫然,看著這裏的管事瑟瑟發抖,不知道等待他們的是怎麽樣的命運。

    沒想到,到了這裏簡直和到了福窩子裏一樣。

    這裏工錢給的很高,子女都免費入學,家屬免費看病。還給分宿舍房子,一年還發兩套單衣,一套棉衣。工作幹的好,還有獎金,隻要你有技術,立刻就會被調到各個車間的相關崗位上去。

    這裏尊重技術,尊重人才的良好環境,和公平有序的氛圍,讓人人都迸發出了久違的工作熱情。

    盡管這裏二十四小時不停工,三班倒。但是沒有人有怨言。

    夜班的工錢高三成不說,食堂還有免費的飯食,一天六頓,每兩個時辰開飯一次,不管你上哪一班都有兩頓免費的飯食。

    廠裏的小超市裏,購買糧食、肥肉都享受超低價格,日用品和其他東西都比外麵便宜非常多。

    家裏能幹活的子弟都安排進廠做工人,年紀小的都去上學。

    沒有技術的就做建築工,廠裏一直在擴建,需要大量勞動力。不論是宿舍樓,還是車間一直都在不停的新建。實在是太笨的,連工人都幹不了的,畢竟造船和建築都是技術工種,就去磚窯燒磚。

    現在,三米多高的紅磚圍牆裏邊,這個現在大明最大的船廠,幾乎變成了一個小社會。

    楊凡此時頂著凜冽的海風,站在這座古老的青石船塢上向下看去。兩條巨大的飛剪船正靜靜的停放在裏邊。

    這座永樂年間建造的船塢,長度是83米,寬度是45米。因為船塢是覆鬥形的,底部小,四麵都向外延申。所以造船可以造最大水線長度80米以內的船舶。

    這兩條船都是全長90米長、水線長80米,最大寬度12米的船型。排水量大概1500噸左右。

    這兩條船,在幹船塢就完成了舾裝和火炮安裝。可以直接下水試航。

    這兩條船都是混裝帆船,也就是既有橫帆,又有縱帆的船。橫帆順風時效率最高,而逆風時,縱帆效率最好。索性都裝上,需要用哪個就把把那個拉起來。

    這兩條船都是平甲板形的,沒有歐洲卡拉克船那種高高的首尾樓。

    這兩條船都是刷的白色油漆,桅杆和船帆都是雪白的顏色。再加上流線型的優美船體,非常的賞心悅目。

    而船舶的水線以下,是金黃色的。

    這是因為,為了防漏水、防止海水的腐蝕船板,以及防止船蛆啃咬木材導致漏水。載船體的水線以下,用瀝青塗抹放水,然後用鉚釘載外側用銅錫合金板材包裹船底。

    這是非常昂貴的方案,但是可以有效防止海水腐蝕,以及藤壺等生物附著,特別有利於,遠洋航行。

    楊凡隨後在前簇後擁下,登上了其中一艘船。

    船的做工非常細致,能看得出來,通過是幾條船的練手,加上楊帆提供的帆船發展史料,這些工人的進步很快。造船工藝越來越好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