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用燒紅的鐵箍套上,冷卻後,鐵箍自動收縮,形成對炮管的向內壓力。這就是原始的自緊縮炮管。

    這種冷鍛造的小型將軍炮,管壁很薄,但是因為是鍛造的沒有氣泡和裂縫,反倒強度更高。

    再加上炮身短,重量也就很低。非常容易藏在火槍手群裏。

    當然,這也是明軍喜歡使用的戰術。

    冷鍛的炮,不論是大明,還是同時期的歐洲。都做不到口徑太大,一般也就五六十毫米的樣子。畢竟錘子不是鍛錘。

    但是,這個口徑使用的彈丸也有半斤多了。打飛一個穿板甲的人還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緊接著,不遠處,轟隆一聲,又是一口大將軍炮開火了。

    漢軍旗在這口隱藏在軍陣中的大將軍炮中,除了裝填一顆一斤重的鑄鐵球形實心彈外,還在實心彈後麵裝了一百顆鐵碎塊。

    這一炮直接在民兵中開了一道血胡同,五六個人被打碎。隨後的霰彈橫掃而出,寬度波及到三十米扇麵。把一大片人打的向後摔倒。

    火器手的最後一輪齊射,沒取得太大的戰果,火門槍在近距離,仍然被被鋁合金板甲擋住了。楊凡非常滿意,雖然材料上沒少花錢,但是物有所值。

    但是這些隱藏的輕型火炮發揮了作用,被打中的死傷一片。

    即使是霰彈,沒有擊穿鎧甲,也造成了很多人骨折和內髒受傷。

    畢竟,輕型火炮也是火炮,不是火繩槍,火門槍之類的。

    但是,盡管火炮造成了傷亡,但民兵們已經衝到了火槍手眼前。

    隨著軍官的哨子聲,民兵們端平長戟,呐喊著號子,向前刺去。

    漢軍旗的這些人,除了前邊死掉的那些重甲步兵外,這些人都是一身的棉甲。

    棉甲這東西,用棉花7 斤,用布盛於夾襖內,粗線密密行行縫緊(防止棉花亂竄,固定用。),入水浸透,取出鋪地,用腳踏實,以不膨脹為度。曬幹。

    棉花不可水洗,洗了就不蓬鬆保暖了。

    但是棉甲必須浸水然後壓扁,這樣再次曬幹後,棉花就非常的緊實而堅韌,並且不吸水。

    棉甲用來防禦火銃,尤其是火門槍效果很好,但是要防禦鳥銃、火繩槍之類長槍管、大初速彈丸的火槍,就最好在棉甲內再穿鐵甲。

    但是,棉甲防火槍好使,防長矛就非常差勁了。

    長戟刺來,根本沒有抵抗能力。一捅就穿,紛紛被刺倒。

    長戟手衝上來,對這些手銃手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前幾排,甚至來不及逃走,就被長戟一個個的刺殺倒地。

    後麵的火銃手,則紛紛扔掉手裏的火銃,拔出腰刀來格鬥。

    此時,長戟陣列對上短兵器的長刀和腰刀占盡了優勢,成排的長戟手,呐喊著,向前突刺。

    隊列每前進一步就集體突刺一次。每一次就刺倒一片人。

    眼看著,漢軍旗在三千鐵甲重步兵第一方陣被擊潰後,第二火銃方陣被民兵們刺穿。

    韓慶源帶著小隊不停的突刺,在突刺,忽然他發現前邊空了。

    沒有人了。

    但是遠處,三個方陣陣前列著大大小小的很多車載的大將軍炮,二將軍炮、佛朗基炮。一個穿著藍色長甲的重裝步兵,大方陣正虎視眈眈的看著他們。

    他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聽見隊長大喊:“全體臥倒,趴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