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在的火門槍又有了改進。

    發射藥製作更加精良,槍管改為平爐鋼水錘鍛造。解決了過去的問題,槍管很薄,但是性能更強,減輕了重量同時加長了槍管,增加了首發初速。

    這些槍管,都是趁著鋼條紅軟,包裹在鋼棍上用水錘不停的敲打,擠出氣泡和裂縫,然後反複淬火冷卻,增加槍膛的硬度和槍管的韌性後,用鏜床膛製出高精度的內管,最後在用水力機械鑽孔。

    本來楊凡是要淘汰火門槍的,但考慮到近距離的作戰,這種連發槍還是有很大的價值,所以保留了下來,做為給二線部隊的製式裝備。

    鉛彈現在都是軟鉛包裹著鋼製滾珠的穿甲彈。都是衝床出來的,外形非常標準的球體,增加了準確性。

    牆上的士兵們立刻就抓起火門槍開始射擊。牆下的士兵們也同樣把火門槍從半尺見方的射擊口伸出去。

    準備牆上的士兵打完一根槍管後,換裝槍管的空隙時,第二輪射擊。以便行程連續的火力輸出。

    馬車的車地盤下麵,也趴著兩個士兵。

    他們也在用火門槍射擊。

    這是為了防止敵人從車底鑽進來。這裏必須放置兩個士兵。

    此時此刻,在遠處的小山丘上,莽古爾泰、汗阿海、布顏阿海、杜棱固英、萬丹衛征等人都看到,遠處那個藍色的車城異變突起。

    忽然間一聲炮響。

    緊接著,三麵牆壁,上下兩層,同時噴出了火焰和硝煙。

    一時間密集的火槍射擊,幾乎把整個牆體照亮,煙霧迅速蔓延,幾乎把城牆包裹。

    已經衝到了牆體三十米內的蒙古步兵們,像是割倒的麥子一樣,前麵基層向前撲倒。後麵的被更後麵的人推搡著,繼續前進。然後又在下一輪的射擊中撲倒。

    民兵們第一發,第二發,第三發,還概略瞄準一個人開火。

    但是,之後就不用瞄準了,因為連發槍發射速度快,栗色火藥也是黑火藥的一種,雖然燃燒均勻性好,但煙霧一點都不少。

    煙霧起來後,前麵的能見度迅速減低,很快就白茫茫的一片,什麽都看不見了。今天草原上萬裏無雲,是一個難得的好天氣。

    但是,沒有風,火藥發射的硝煙,沒法快速的被草原上的大風吹散。

    民兵們看不見下麵的蒙古人,但是他們知道,下麵全是蒙古人,他們平時機械的訓練起了作用。他們不管下麵的情況,就是不停的發射,很快就打空了一根槍管。

    下麵衝鋒的都是部落牧民。

    蒙古部落都是大部落下麵有小部落,小部落下邊有基層部落。這些基層部落就和安三溪他們最早到草原上,征服的那個部落大小差不多。

    因為遊牧必須分散在草原上,因為一塊草地養不了太多的人。

    那顏帶著本部落多則一百多,少則七八十人的壯年男人,一群群的衝上來,快速的被火槍打翻在地。

    一個小部落的那顏,眼看著自己部落的幾十個人在火槍下,一個個的倒了下去,眼睛都紅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