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他們的訓練就是團體隊列,按照各個社組成小隊,生產小隊長就是民兵小隊長。民兵的戰鬥方式,就是集體作戰,嚴禁個人離開團隊。每一個小隊就是一個整體單位。

    因為時25戶一個社,每家的壯丁不一樣多,所以各個社的出兵人數也不一樣。像是司家今天就出了兩兄弟。

    但是,為了便於管理,這些民兵隊伍還是按照社來組織,十個社組成一個區,也就是一個坊。

    一個坊由十個社組成,有250戶居民。一個坊的壯丁基本上就有一個營了。由生產大隊長兼任軍事負責人。

    老鍾頭今年五十三歲了,雖然一腦袋的花白頭發,可是他很強壯,脾氣也非常火爆。因為處事公平,深得人心,被選舉為幸福社的生產小隊長。

    “大夥都按照四路縱隊站好隊,快點。”老鍾頭大聲吼道。

    “都互相前後檢查一下,盔甲有沒有穿好,武器帶沒帶齊。一定不要粗心大意。出了城,打起來,蒙古人可不會讓你回家去取,到時候可沒地方哭去。”

    眾人一陣哄笑,老鍾頭總是這麽幽默。

    每個壯丁,一身板甲,一支瑞士長戟,腰上掛著一支雁翎刀,後背還背著一支棘輪上弦的鋼弩。箭囊裏還有三十支弩箭。

    之所以裝備弩,是因為這些農民沒有時間訓練弓箭,弩這東西是直射武器,上手快,隻要準星對準了基本能射中。

    一陣金屬的稀裏嘩啦聲,眾人互相檢查完了,紛紛說沒有問題。

    “現在報數”老鍾頭大吼道。

    “一、二、……七十八”

    今天幸福社一共出動七十九人,全部到齊。

    “好了全體都有,跟隨我去廣場匯合。”老鍾頭說著,帶著幸福社的壯丁,轟隆轟隆的跑步,向城中心的廣場趕去。

    此時的城中心廣場,燈火通明。

    安三溪和黃三等人站在戲台上,看著下麵集合的三個騎兵團和密密麻麻匯集而來的民兵。

    各個社區的頭頭,帶著自己的人找到位置後,先整隊站好。小隊長們負責約束隊伍等待命令。大隊長們都去戲台上開會,聽安三溪和黃三布置任務。

    戲台上,燈火通明,十幾盞電石燈照耀下,亮如白晝。

    戲台的北牆掛著一副地圖。

    上麵已經標識好了進攻的箭頭,非常清楚。

    二十四個大隊長和三個騎兵團的營以上軍官,正在聽安三溪布置任務。

    黃三的步兵負責防守,防止蒙古人偷襲,不參加這次反攻。

    “諸位,經過三個月的消耗戰,敵人的損失非常嚴重。但是,主要損失的是哈喇沁和朵顏的兵力。畢竟他們是這次會盟的召集人。進攻也最為積極。土默特和鄂爾多斯部進攻強度不大,他們也比較鬆懈。我們這次反攻三個方向都是羊攻,主攻方向是鄂爾多斯部,他們基本沒怎麽參與攻城,最為懈怠。”

    眾人都目光灼灼的看著安三溪手裏的木棍,指示著進攻的路線,安三溪隨即對進攻做出安排。諸將都一一領命。

    “諸位,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鄂爾多斯人是來湊熱鬧的。他們想城破了占便宜,還不願意出力。他們最鬆懈,也最沒有防備。今天夜裏,我們集中兵力殲滅他們。必將極大的震動諸台吉,進一步扭轉不利局麵。”

    “現在,聽我命令,出發。”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