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雖然經常讀漢文書籍,但遼東是文化沙漠,史書貴乏,他們其實讀的爛熟的隻有一部三國演義而已。

    由於努爾哈赤喜歡看小說,上行下效之下,有清一代,旗人人手一本《三國演義》。

    將領出兵挑燈夜讀,這一計,那一計,生搬硬套。

    當官上任也是必備教科書。

    “大汗,任何的改革必須要有大多數人支持才能成功,至少要保持多數人不反對,不抵製才行。所以,曆來成功的改革都是做加法,而不是做減法。”範文程說道。

    “何為加法,何為減法”皇太極追問道。

    “比如四大貝勒共同執政,這個難題,如果做減法就是把三大貝勒除去,陛下才能掌握實權。但是,這麽做風險太大,三大貝勒都是旗主,手裏有兵,不論剝奪哪一個的權力,都會引起反抗,甚至叛亂。所以不能把他們直接剝離出去。我們反倒要增加他的權力,所謂預先取之必先與之。”範文程說道。

    “不剝離他們,本汗怎麽收回權力呢,這不是悖論嗎”

    “所以說,我們要做加法,推恩令就是做加法的典範。”範文程說著把推恩令的來龍去脈詳細給皇太極說了一下。

    皇太極越聽眼睛越亮。

    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布的一項重要政令。

    推恩令本質是在郡縣製的基礎上的改進而來。

    這項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隻由其長子繼承,改為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

    按照漢製,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後來根據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

    “本汗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增加議政貝勒的人數,用來稀釋三大貝勒的權力和影響,而本汗,本來就比三大貝勒地位高,稀釋後,貝勒變弱一分,本汗就增強一分,隻要持續擴大議政人數,本汗的地位就會一直提升,直到本汗足夠權威和尊崇為止。”皇太極很快就明白了範文程的意思。

    範文程讚歎道,“大汗真是英明,窺一斑而見全身,臣正是此意。”

    “本汗可以趁機把自己的人增加盡去,以後議政的大臣裏,本汗的人成為多數,就再也不用擔心三大貝勒掣肘了。哈哈哈哈”皇太極高興起來。思路一打開,不用範文程細說,他已經想到好幾條計策了。

    “不不不,大汗萬萬不可趁此塞進自己的人。”範文程急道。

    “為何,這麽好的機會為何不利用。”

    “推恩令的威力就在於,讓對手無法反抗。大汗要是增加自己的人手,他們感覺受到了威脅,會拚命抵製,就會失敗。因為這就是在做減法了。大汗應該增加他們的親信、子侄來做議政大臣。他們沒有理由反對,如果反對,就和自己的親信子侄產生了矛盾。擋任何人的權力之路,都必然遭到記恨。他們的團體就會出現裂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