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解決土地兼並問題,隻能把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開來。

    司北溝一家八口人下地,收割是按照計件工資算的,多收多得,最後上秤看收了多少糧食。

    紅彤彤的高粱地裏,壟溝剛沒小腿,高粱花子和男人的肩膀一樣高。

    一群帶著草帽的男人,圍著頭巾的女人,每人負責一壟田地的收割工作,一人一壟,一字排開。幹完了隊長再分配下一隴。

    人和人的順序是挨著的,沒有空閑一壟,由於幹活有快有慢,人的排列順序又前後不一,把人用線連接起來,從空中看,就像在紅紙上勾勒出來的曲曲折折的波浪線。

    “你這小兔崽子,怎麽收割呢,你把高粱花子割的這麽短,到時候怎麽脫粒,夠得著嗎,到時候你收割的你自己打,別貪圖快,又沒要求你和成手勞力一樣快。”

    司北溝氣憤的罵自己的小孫子。小孫子是二兒子的孩子,今年十三歲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個年紀他已經幹活三年了。但是隻算半個勞動力。畢竟力氣小。

    司小鬆縮縮脖子,他以為爺爺打頭兒幹活,看不見他,想趁機偷偷懶,沒想到被發現了。這下子可苦了,自己收割的時候省力了,打穀子脫粒時讓自己收割的自己打,這可玩完了。

    他娘氣的上來對著他屁股就是幾腳。這個混蛋玩意,幹活就會偷奸耍滑。

    “你跟著幹,在偷懶,讓你今晚脫粒到半夜。”

    司小鬆快哭了。

    幸福社和所有的生產隊一樣,從事任何生產勞動都有打頭的人。

    這個打頭的社員一般都是整個生產小隊裏邊,幹活技術最好的人,再打頭兒的帶頭幹帶動下,生產隊每天多給打頭的社員多開兩分公分,因為在打頭的社員的帶動下整個勞動效率會提高很多。

    收割,捆秸稈等活計,社員們都你追我趕的幹,幹的熱火朝天。有競爭才有動力。況且,還有前十名的獎勵。都不想讓別人落在後麵,都想先到地頭,先到地頭既能比別人多歇一會,還能接接被落下的家庭成員,畢竟女人和孩子幹活比男人慢。

    隻有幹完了自己家這幾隴地,才能分配去新的地。幹得快就能單位時間內多打糧食。多打糧食多掙錢,完全是計件工資。

    全城二十四個社區按照家庭排名,前十名每家分一掛馬車和一匹馱馬。農民家裏有馬和馬車就相當於後市八十年代有小汽車一樣。人人羨慕。

    這種模式下,幹活就會被帶動起來。必須幹的快。因為,幹活幹得慢的,剛到地頭還沒來得及直直腰,隊長又重新排壟接著幹。幹活慢的社員隻能等統一歇氣了。

    因為時搶收,蒙古人據說隨時會打過來。幹活一天能有兩次歇氣機會就不錯了。天亮就開始幹,上午己時一刻,下午申時一刻,各能休息一刻鍾。

    歇氣時間和長短是由隊長說得算的。他要根據體力情況來決定。像這種搶收,十萬火急,活計忙的時候,中午社員是不能回家做飯吃飯的,因為這樣太耽誤時間。

    所有人都在田間地頭吃飯。生產隊指派專門做飯人員,做飯和送來飯菜。

    司小鬆一邊幹活,一邊盼望著,怎麽送飯的還不來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